广西大学哲学类硕士论文开题
一、论文题目
《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二、学科专业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就对立统一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专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深刻剖析了对立统一规律,并推进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因此,《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而言,亦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矛盾问题历来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既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实践活动的核心问题。《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的重要代表性着作之一,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并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以对立统一规律为中心的理论专着,深刻剖析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点睛之作。
毛泽东对矛盾的理论精髓的娴熟运用是人们公认的。但是,如何把握、挖掘或评价他有关矛盾的理论却是一个有争议而可资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马克思的矛盾问题研究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理解。有的学者将马克思的矛盾理论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认为物质世界的对立统一是第一性的客观矛盾,而思维中的对立统一是第二性的主观矛盾,并且认为主观思想意识的矛盾是客观物质矛盾的反映。在这里,人类实践的根本性位置被忽视了。还有学者把矛盾理论置于实践论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的矛盾理论是实践的矛盾理论。实践的矛盾理论把实践理解为“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理解为“劳动”,它以物质论为前提、包含物质论但不归结为单纯的物质论。这两种矛盾理论的认知范式使毛泽东的矛盾理论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就第一种范式而言,毛泽东只是把反映实际现实的矛盾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而己;就第二种范式而言,毛泽东的矛盾理论恰是实践辩证法的一个范本。因此,如何厘清毛泽东对矛盾问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主要的独创内容等仍是当今值得研究的问题。
当今时代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民主化的巨变时代。世界性经济贸易的往来加强了人们的频繁交往,与此同时,各民族、各地区的多元文化也在人们的交流中相互激荡和碰撞。同样,西方的资产阶级社会意识形态也与抱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碰撞与交流中面临激烈的冲突。而且,人们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也得到很大提升。因此,当今社会的现实矛盾也错综复杂。一方面,当今社会的矛盾不仅仅有中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互相冲突的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矛盾,而且还有国与国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或军事的摩擦和矛盾。另一方面,就中国国内而言,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经济转型的大发展时期,面临着一个矛盾突发与频发的阶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解决这些国际与国内面临的矛盾,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现实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也只有用发展的不断创新的理论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矛盾和冲突。这正如歌德所言:“理论总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笔者试图结合当代社会处于矛盾突发与频发的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情况,就《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四、研究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处在一个矛盾纷争的多发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分化加速,社会危机易发,人口、资源、环境、贫富差距、效率公平、民主多元等自然和社会矛盾亦日渐凸现。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并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时候回过头来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不仅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研究《矛盾论》,就是为了让这部理论名着更好地切合当代社会实践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和当代世界矛盾的新内涵、新形式、新趋势,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哲学论证。2004年,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提出要调动群众的积极因素,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能力和素质,1增强创造活力,协调各方利益冲突,推动体制的创新,改进工作并维护稳定。胡锦涛也相应地指出:建设具有特色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2尽管《矛盾论》的发表时间距离现在已有70多年,但其对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如何使其与传统的思想文化融合为中国本土哲学,正确看待、把握和处理当前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以及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换言之,《矛盾论》对推进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思想论坛走向“大众哲学”,指导中国本土的社会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五、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梳理《矛盾论》形成背景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秉承矛盾的辩证思维,对《矛盾论》的主要思想、理论成就以及历史局限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和贡献进行较为详尽地论述,揭示《矛盾论》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启示。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交代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现实必要性、《矛盾论》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的主体内涵,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属性,其基本属性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统一性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统--性。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通过梳理矛盾问题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唯物辩证法的创立者马克思、矛盾论基础的奠定者列宁和矛盾学说的深化和发挥者毛泽东等对矛盾问题的研究,揭示《矛盾论》的形成及其思想成就。结合历史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矛盾论》的形成背景、理论渊源、主要思想、理论成就以及历史局限进行归纳总结。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总结和归纳了中《革命的实践经验,系统论证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另外,还阐发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等主要内容。毛泽东的《矛盾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以及对立统一学说的基本要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系统化的主要标志。它不仅仅用中国形式表现了辩证法的内容,而且,它构成了矛盾学说的完整体系。这正是其理论成就的体现。《矛盾论》中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的论述超越了唯物辩证主义历史以来的辩证法思想,这使其在辩证法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另外,《矛盾论》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矛盾学说的思维方式。这使其在中国辩证法史上也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矛盾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路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讨论《矛盾论》对以往矛盾问题精髓的承接。其中包括《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继承和《矛盾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方面的问题是探讨矛盾理论与传统文化、革命形式的融合。其中包括矛盾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矛盾理论与中国革命形式的交融。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探讨《矛盾论》对以往矛盾理论的发扬和创新。其中包含理论结合的形式创新和矛盾理论的观点创新。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丰富。一方面,《矛盾论》是矛盾问题精髓的升华;另一方面,《矛盾论》是矛盾理论的扩展。其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示范。一方面《矛盾论》形式表现方法的示范;另一方面《矛盾论》
是思维分析方法的示范。其分析角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把握民族立场和时代背景是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竖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关键;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是核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关注大众、关注生活是基础。结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可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对人物思想的研究中特别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时代背景、人物经历以及实践经验去研究,坚持一分为二和批判继承的方法、原则;
第二,文献研究法。要深入把握《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就必须研究借鉴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对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二次研究,达到借鉴、深化研究目的;
第三,文本解读法。通读毛泽东各个时期的重要理论着作,尤其是W56-1966年的着作,以及相关文献,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梳理出毛泽东有关矛盾学说的基本脉络,弄懂毛泽东相关论述的原意和内在逻辑。
第四,系统分析法。毛泽东的思想与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很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因此,对《矛盾论》的研究不能脱离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必须要以一种系统分析的观点来考察;
第五,比较分析法。第一个将矛盾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提出并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深入论证的是黑格尔,之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结合各自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矛盾学说。因此,需要将有关矛盾的各种不同论述和思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以深化对《矛盾论》的认识。
七、研究现状
《矛盾论》自问世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其研究从未停止,并呈现日渐丰富之势。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关《矛盾论》哲学思想概念、体系的解释和阐述。这部分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矛盾论》中的重要概念或是整个理论体系进行论述。比如,李达的《<矛盾论〉解说》、李琪的《<矛盾论〉浅说》、沈志远的《<矛盾论>解说》等专着,都是分别从“矛盾诸方面的同-…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对《矛质论》的理论思想进行了全面剖析;黄树森《关于<实践论>和<不盾论〉的几个理论问题》-文从对“两论”科学价位的挑战、系统哲学的挑战以及和谐哲学的挑战等三个方面对改革 放以来哲学界出现的某些质疑和挑战“两论”的观点给予了In丨答。还有周林的《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李光灿的《论矛盾的特殊性》等。
第二,有关《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比如,梁超伦的《〈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典范》一文认为,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三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发表了《矛盾论》光辉着作。《矛盾论》成了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典范。延安大学贡萍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认为,毛泽东的“两论”的发表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思想遗产和财富。他在“两论”中所阐释的思想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其理论精华和理论价值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来继承和弘扬。
第三,有关《矛盾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的研究。比如张琳的《〈实践论〉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创造性转换理》一文认为,辩证法思想与《周易》有内关联。毛泽东所阐释的矛盾主要方面的思想是继承了《周扬》的思想传统精髓。在古代先秦诸子思想中,关于辩证法思想十分丰富。《老子》不仅是最早的,而且,也是很深刻的,它是毛泽东辩证法理论的主要的思想来源之一。刘明芝的《〈矛盾论〉对中国古代重统一哲学传统的突破及其意义》一文认为,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运用了古代“一分为二”的思想,来阐释辩证法内在特性,并且,毛泽东在矛盾转化思想上提升了古代关于矛盾的朴素思想。另外,对中国古代思想i库中关于辩证法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和其相互关联的思想观点也进行了扬弃。
第四,《矛盾论》的当代价值、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的研究。比如,石仲泉主编的《毛泽东哲学的当代价值——矛盾论、实践论、“正处”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书是在纪念《实践论》、《矛盾论》发表70周年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之际,就这“三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关系的系统研究。李国和的《毛泽东的矛盾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一文认为,在改革开放32年的今天,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出现了一趋新的社会矛盾,比如农”问题、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城乡差距拉人、住房难问题等。为了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我们有必要运用毛泽东的矛质论中相关矛质的观点来解决当甜遇到的-些现实问题。
第五,关《ffi论》以及毛泽东矛质学说的历史考察勾剖析。比如,杨W欣的《毛泽东矛质学说的三篇论着及时代价值》一文认为,《矛质论》、《论十大关系》和《关十iF.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丨i篇论着构成了毛泽东矛质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由于它们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彰品出了其巨大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对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杨焕章、杨晓梅的《矛盾论:从黑格尔到毛泽东——兼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学习》一文在梳理了黑格尔、马克思、列宁对矛盾问题的理论贡献之后,认为“毛泽东继续了列宁的工作,对于矛盾学说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进行了说明和发挥,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八、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阐释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内涵
2.1.1 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内涵
2.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属性
2.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统一性
2.2.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统一性
第三章 《矛盾论》的理论渊源、主要成就及历史地位
3.1 《矛盾论》的理论渊源
3.1.1 黑格尔:矛盾问题的集大成
3.1.2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
3.1.3 列宁:矛盾论基础的奠定
3.2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3.2.1 《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3.2.2 《矛盾论》的理论成就
3.3 《矛盾论》的历史地位
3.3.1 唯物辩证法史上的明珠
3.3.2 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3.3.3 对中国传统辩证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3.4 《矛盾论》对以往矛盾学说的深化和发挥
3.4.1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探索革命道路
3.4.2 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3.4.3 从问题到学理的分析路径
第四章 《矛盾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路径
4.1 继承:《矛盾论》对以往矛盾问题精髓的承接
4.1.1 《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继承
4.1.2 《矛盾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4.2 交融:矛盾理论与传统文化、革命形式的融合
4.2.1 矛盾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4.2.2 矛盾理论与中国革命形式的交融
4.3 创新:《矛盾论》对以往矛盾理论的发扬
4.3.1 理论结合的形式创新
4.3.2 矛盾理论的观点创新
第五章 《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价值
5.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W化的JF拓创新
5.1.1 深化:矛质问题精髓的升华
5.1.2 扩展:矛盾理论的完备化
5.2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示范
5.2.1 形式表现方法的示范
5.2.2 思维分析方法的示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叫发表论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