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24-07-01 21:58:46开题报告 学术堂 周老师
1、问题的提出。社会进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扩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空间,同时,也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11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
1、问题的提出。
社会进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扩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空间,同时,也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11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并再次强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并对培养模式与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要求。
农业硕士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重点培养理论科研型人才相比较,它主要培养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指向上,它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强调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又和学术型学位有着一定的区别,是“农科”的MBA[1].
学位论文是课程知识与研究能力以及领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多的贯穿于学位论文的创作之中,而论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文字说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定位作用,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以便顺利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做好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非常重要。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水平薄弱,与导师沟通不方便,致使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选题对社会急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选题研究的前沿了解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完整;对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调研,对其实践发展和应用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论文的论证缺乏逻辑性等,从而影响了开题报告质量。
2、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该文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申请并参加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专家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占总人数的22%,“合格”占总人数的73%,“不合格”占总人数的5%.该文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寻求影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得出,导师指导力度、选题与学生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学生年龄等影响因子与开题报告质量相关度高,对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大,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研究方便,分别对上述影响因子进行定义:
(1)导师指导次数:导师指导次数在10次以上,取值为3;导师指导次数在1~10次,取值为2;导师未曾指导过,取值为1.
(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科技人员、教师与农技推广人员,取值为3;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行政管理人员,取值为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企业,取值为1;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其他,取值为0.
(3)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非常一致,取值为3;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基本一致,取值为2;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取值为1.
(4)研究是否有经费支持:研究有经费支持,取值为3;研究无经费支持,取值为2.
(5)学生职务与职称:职务或职称为科员或初级,取值为3;职务或职称为科级或中级,取值为2;职务或职称为县处级及以上或高级,取值为1.
(6)学生年龄:年龄在22~30岁,取值为3;年龄在31~45岁,取值为2;年龄在46岁及以上,取值为1.
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导师指导、工作岗位、是否有经费支持、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职务或职称、学生年龄,相关系数分别为:97.73%、91.73%、89.85%、88.29%、77.66%、47.99%.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因子以及相互关系为:
(1)与导师指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与导师沟通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好;与导师沟通不充分或未沟通,开题报告存在问题较多。
(2)与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如果从事科研与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其开题报告质量就高;如果从事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等相关不大甚至无关的工作,其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与选题是否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一致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开题报告质量越高。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不太一致或不一致,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较多。论文题目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开题报告质量等级数量是论文选题与工作内容无关的1.865倍[2].
(4)与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有经费支持,试验可以顺利的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选题无经费支持,开展试验缺少经费,甚至无法进行试验研究,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存在问题较多。
(5)与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呈正相关关系。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低,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高,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6)与学生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越年轻,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年龄越大,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通过相关系数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开题报告质量与跟导师沟通是否充分,选题与所从事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需要是否一致,论文有无经费支持,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年龄等影响因子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导师指导对开题报告质量有着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关系,导师指导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最主要和最关键影响因子;选题与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论文研究的现实诉求就越强,研究中需要的数据资料等素材也丰富易得,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容源泉;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越低,学生求学动力越高,要求提高研究能力与获得学位的需求也越强,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内在驱动力;选题有经费支持,开展试验或调研工作相对较容易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这是保证开题报告质量的基础与条件。但由于不同因子在开题报告质量中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统计中各因子的显著性也不尽相同。
3、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由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学矛盾突出,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再加之导师工作繁忙,与学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致使开题报告存在很多问题。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但对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来说是“严师更出高徒”.因此,建议加强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实行开题报告写作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把控措施管理。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在每个关键环节面对面沟通与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主要任务与研究重点,把开题报告写作的整个过程规定为一个有严格研究程序、使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并将此过程分解成各个关键环节来分步指导,具体任务一环紧扣一环,质量要求一步紧跟一步。关键环节可设为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案的讨论、论文提纲的讨论、初稿的讨论和完善。
3.1.1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案。首先,导师应研讨学生的工作背景与学习背景,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其选题是否可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应要求学生把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前沿、做此项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都确定清楚,并且必须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其次,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训练。导师有责任要求和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点很重要。
3.1.2确定论文提纲。在确定选题与研究方案后,导师应与学生再作充分步沟通,拟定出一个初步的提纲,使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同时初步讨论确定研究的工作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以及分析判断预定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1.3确定开题报告写作初稿。首先,导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其次,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文字的规范性。导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位论文规范写作,使其从一开始就养成规范写作的意识。
3.1.4对开题报告全面指导。主要是对开题报告中各要素的写法、论文提纲中各章节的安排及内容等作一个全面的讨论并提出明确修改意见。在这一环节中,导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其耐心反复修改,对于文字功底较差的学生,导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提高。
3.2严格把控论文选题关在问卷调查中,有67%的生源工作单位为科研单位、高校或政府机关,有80%的生源工作岗位为科研、农技推广与教师或行政工作,在选题类型中,选题为技术推广或现代农业等与农业相关及自然科学专题的占了总人数的86%.根据这一数据,结合开题报告质量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说明农业硕士生岗位与选题一致性匹配较好,有一半多的学生工作单位性质有助于孕育出较好的选题,大部分学生的工作岗位利于写出较高质量的开题报告。要把好论文选题关应遵守三条选题原则。①与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原则。选题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为农业领域高层次的复合型培养人才,学生必需加大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了解社会迫切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选题研究前沿,对研究内容做足够的实际调研。②应与学生工作单位建设目标及工作岗位相一致原则。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项目,或者单位有经费支持的项目,此类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基本以解决社会、国家在某领域的重大问题为研究目的。③与导师研究方向相一致原则。学生在入学时就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习背景,明确选题的大致研究方向,确定导师及同行的第二导师,结合导师课题或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农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如果一致,更能获得导师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3.3提高生源质量,为开题报告把好源头关生源质量对开题报告有着直接的影响,生源质量好,其研究基础相对较扎实,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好。因此,在招生工作中,首先应拓宽招生渠道,招生对象应以工作在农牧业一线的农业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为主,这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大部分都具备农学学士学位。其次应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行优中选优的淘汰原则,重视学生工作背景与专业背景,考核学生对农村相关知识、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力水平等,对考生专业背景、工作单位等与所报专业差距大的学生,应采取不录取原则,尤其是音乐、美术等专业毕业的考生,做到严把生源质量关。
3.4规范并加强开题报告教育管理,为开题报告做好保障工作。
3.4.1加强导师管理工作,督促导师指导。导师是学位论文的负责人,作为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第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指导。①加强导师培训,对导师全面讲解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的整个管理流程,突出导师的任职责任与能力。②配备充足的导师队伍,细致导师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导师的任职资格,不仅要求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方有资格担任导师,而且要求是热心或非常熟悉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教育的导师方可担任,主要目的就是做到让更有资质的导师能者多劳,使双方工作意愿都很强,从而保证开题报告质量。③在开题报告环节设置环节管理,督促导师指导。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加强第二导师指导。这一制度不仅符合全国农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要求推行的双导师制度的指导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硕士与导师沟通不便的矛盾,大大加强了导师的指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开题报告质量。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第二导师,并要求申报的第二导师尽可能为学生本单位具有一定职称、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的人员,便于提供指导。在第二导师资源中,各培养单位也应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把优秀的研究人才与高级专门人才等作为第二导师资源。
3.4.2重视开题报告组织工作,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农业硕士在校时间短,开题报告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导师指导不充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并组织好开题报告会,尤其是组织好开题报告会中的专家队伍,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加强开题报告指导。首先是重视开题报告会专家队伍建设,制定聘请专家的标准以及专家点评依据,点评一定要熟悉并符合农业硕士特点。其次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了解并且热衷于农业硕士教育的专家队伍。再次是在开题报告会上,每组配备3~5名同专业领域专家,要求学生使用PPT向专家组汇报开题报告内容,专家组按照开题报告点评要求,对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并提出具体修改措施与意见。对不符合开题报告要求的,专家应要求其重新修改并予以下次重新申请。
3.4.3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课程。非全日制农业硕士选题大都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与积累,但是对于如何做研究、写好学位论文、做好论文开题报告却没有系统地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课程培养方面专门开设学位论文设计与写作以及如何选题及写作开题报告等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可将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与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实行案例教学,同时,还可设置开题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实践式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一般都具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既是工职人员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其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又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和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但因其双重身份,在校时间短,工学矛盾突出,导师指导有限,对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证培养质量,又要降低工学矛盾对培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结合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加强开题报告的过程管理,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提高论文开题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接玉玲,刘孟臣,王振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5-48.
[2]温洋,张玉胜。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9):64-66.
[3]温洋,刘荣乐,王凤忠。加强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J].高等农业教育,2011(7):60-63.
社会进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扩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空间,同时,也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11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并再次强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并对培养模式与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要求。
农业硕士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重点培养理论科研型人才相比较,它主要培养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指向上,它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强调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又和学术型学位有着一定的区别,是“农科”的MBA[1].
学位论文是课程知识与研究能力以及领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多的贯穿于学位论文的创作之中,而论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文字说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定位作用,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以便顺利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做好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非常重要。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水平薄弱,与导师沟通不方便,致使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选题对社会急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选题研究的前沿了解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完整;对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调研,对其实践发展和应用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论文的论证缺乏逻辑性等,从而影响了开题报告质量。
2、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该文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申请并参加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专家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占总人数的22%,“合格”占总人数的73%,“不合格”占总人数的5%.该文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寻求影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得出,导师指导力度、选题与学生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学生年龄等影响因子与开题报告质量相关度高,对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大,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研究方便,分别对上述影响因子进行定义:
(1)导师指导次数:导师指导次数在10次以上,取值为3;导师指导次数在1~10次,取值为2;导师未曾指导过,取值为1.
(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科技人员、教师与农技推广人员,取值为3;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行政管理人员,取值为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企业,取值为1;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其他,取值为0.
(3)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非常一致,取值为3;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基本一致,取值为2;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取值为1.
(4)研究是否有经费支持:研究有经费支持,取值为3;研究无经费支持,取值为2.
(5)学生职务与职称:职务或职称为科员或初级,取值为3;职务或职称为科级或中级,取值为2;职务或职称为县处级及以上或高级,取值为1.
(6)学生年龄:年龄在22~30岁,取值为3;年龄在31~45岁,取值为2;年龄在46岁及以上,取值为1.
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导师指导、工作岗位、是否有经费支持、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职务或职称、学生年龄,相关系数分别为:97.73%、91.73%、89.85%、88.29%、77.66%、47.99%.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因子以及相互关系为:
(1)与导师指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与导师沟通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好;与导师沟通不充分或未沟通,开题报告存在问题较多。
(2)与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如果从事科研与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其开题报告质量就高;如果从事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等相关不大甚至无关的工作,其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与选题是否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一致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开题报告质量越高。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不太一致或不一致,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较多。论文题目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开题报告质量等级数量是论文选题与工作内容无关的1.865倍[2].
(4)与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有经费支持,试验可以顺利的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选题无经费支持,开展试验缺少经费,甚至无法进行试验研究,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存在问题较多。
(5)与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呈正相关关系。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低,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高,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6)与学生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越年轻,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年龄越大,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通过相关系数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开题报告质量与跟导师沟通是否充分,选题与所从事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需要是否一致,论文有无经费支持,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年龄等影响因子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导师指导对开题报告质量有着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关系,导师指导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最主要和最关键影响因子;选题与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论文研究的现实诉求就越强,研究中需要的数据资料等素材也丰富易得,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容源泉;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越低,学生求学动力越高,要求提高研究能力与获得学位的需求也越强,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内在驱动力;选题有经费支持,开展试验或调研工作相对较容易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这是保证开题报告质量的基础与条件。但由于不同因子在开题报告质量中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统计中各因子的显著性也不尽相同。
3、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由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学矛盾突出,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再加之导师工作繁忙,与学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致使开题报告存在很多问题。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但对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来说是“严师更出高徒”.因此,建议加强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实行开题报告写作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把控措施管理。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在每个关键环节面对面沟通与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主要任务与研究重点,把开题报告写作的整个过程规定为一个有严格研究程序、使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并将此过程分解成各个关键环节来分步指导,具体任务一环紧扣一环,质量要求一步紧跟一步。关键环节可设为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案的讨论、论文提纲的讨论、初稿的讨论和完善。
3.1.1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案。首先,导师应研讨学生的工作背景与学习背景,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其选题是否可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应要求学生把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前沿、做此项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都确定清楚,并且必须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其次,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训练。导师有责任要求和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点很重要。
3.1.2确定论文提纲。在确定选题与研究方案后,导师应与学生再作充分步沟通,拟定出一个初步的提纲,使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同时初步讨论确定研究的工作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以及分析判断预定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1.3确定开题报告写作初稿。首先,导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其次,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文字的规范性。导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位论文规范写作,使其从一开始就养成规范写作的意识。
3.1.4对开题报告全面指导。主要是对开题报告中各要素的写法、论文提纲中各章节的安排及内容等作一个全面的讨论并提出明确修改意见。在这一环节中,导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其耐心反复修改,对于文字功底较差的学生,导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提高。
3.2严格把控论文选题关在问卷调查中,有67%的生源工作单位为科研单位、高校或政府机关,有80%的生源工作岗位为科研、农技推广与教师或行政工作,在选题类型中,选题为技术推广或现代农业等与农业相关及自然科学专题的占了总人数的86%.根据这一数据,结合开题报告质量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说明农业硕士生岗位与选题一致性匹配较好,有一半多的学生工作单位性质有助于孕育出较好的选题,大部分学生的工作岗位利于写出较高质量的开题报告。要把好论文选题关应遵守三条选题原则。①与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原则。选题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作为农业领域高层次的复合型培养人才,学生必需加大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了解社会迫切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选题研究前沿,对研究内容做足够的实际调研。②应与学生工作单位建设目标及工作岗位相一致原则。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项目,或者单位有经费支持的项目,此类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基本以解决社会、国家在某领域的重大问题为研究目的。③与导师研究方向相一致原则。学生在入学时就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习背景,明确选题的大致研究方向,确定导师及同行的第二导师,结合导师课题或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农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如果一致,更能获得导师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3.3提高生源质量,为开题报告把好源头关生源质量对开题报告有着直接的影响,生源质量好,其研究基础相对较扎实,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好。因此,在招生工作中,首先应拓宽招生渠道,招生对象应以工作在农牧业一线的农业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为主,这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大部分都具备农学学士学位。其次应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行优中选优的淘汰原则,重视学生工作背景与专业背景,考核学生对农村相关知识、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力水平等,对考生专业背景、工作单位等与所报专业差距大的学生,应采取不录取原则,尤其是音乐、美术等专业毕业的考生,做到严把生源质量关。
3.4规范并加强开题报告教育管理,为开题报告做好保障工作。
3.4.1加强导师管理工作,督促导师指导。导师是学位论文的负责人,作为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第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指导。①加强导师培训,对导师全面讲解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的整个管理流程,突出导师的任职责任与能力。②配备充足的导师队伍,细致导师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导师的任职资格,不仅要求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方有资格担任导师,而且要求是热心或非常熟悉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教育的导师方可担任,主要目的就是做到让更有资质的导师能者多劳,使双方工作意愿都很强,从而保证开题报告质量。③在开题报告环节设置环节管理,督促导师指导。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加强第二导师指导。这一制度不仅符合全国农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要求推行的双导师制度的指导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硕士与导师沟通不便的矛盾,大大加强了导师的指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开题报告质量。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第二导师,并要求申报的第二导师尽可能为学生本单位具有一定职称、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的人员,便于提供指导。在第二导师资源中,各培养单位也应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把优秀的研究人才与高级专门人才等作为第二导师资源。
3.4.2重视开题报告组织工作,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农业硕士在校时间短,开题报告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导师指导不充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并组织好开题报告会,尤其是组织好开题报告会中的专家队伍,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加强开题报告指导。首先是重视开题报告会专家队伍建设,制定聘请专家的标准以及专家点评依据,点评一定要熟悉并符合农业硕士特点。其次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了解并且热衷于农业硕士教育的专家队伍。再次是在开题报告会上,每组配备3~5名同专业领域专家,要求学生使用PPT向专家组汇报开题报告内容,专家组按照开题报告点评要求,对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并提出具体修改措施与意见。对不符合开题报告要求的,专家应要求其重新修改并予以下次重新申请。
3.4.3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课程。非全日制农业硕士选题大都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与积累,但是对于如何做研究、写好学位论文、做好论文开题报告却没有系统地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课程培养方面专门开设学位论文设计与写作以及如何选题及写作开题报告等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可将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与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实行案例教学,同时,还可设置开题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实践式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一般都具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既是工职人员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其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又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和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但因其双重身份,在校时间短,工学矛盾突出,导师指导有限,对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证培养质量,又要降低工学矛盾对培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结合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加强开题报告的过程管理,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提高论文开题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接玉玲,刘孟臣,王振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5-48.
[2]温洋,张玉胜。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9):64-66.
[3]温洋,刘荣乐,王凤忠。加强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J].高等农业教育,2011(7):60-63.
赞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