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大纲)
开题报告是写好岩土工程毕业设计的关键,作为一种特殊文体的展现形式,它不仅需要毕业生完整的向导师汇报前期论文研究情况,还需要汇报时按照一定的格式标准,所以开题报告并不是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本文分享一篇标准版“岩土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此篇范文从写作内容、格式规范都有详细说明,值得参考。
论文题目:岩土工程中治理边坡不稳定性的技术研究
一、论文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岩土工程建设一直以上升趋势增长,国家重点在对西部道路开发的基础上,以岩土工程、公路建设为主,在这些工程的改建、投资中,由于所在地质地貌的不同情况,气候影响,自然条件、生态等因素给工程带来的重重困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可见国家对此工程的重视程度。岩土工程的开发过程中,高填深挖的现象不计其数,工程投资大、工期长,给质量的保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挑战;在开挖的过程中,岩质边坡的现象时有发生,恶劣的环境中难免会导致水土的流失,将大量植物淹没、破坏,同时诱发各种不同的地质灾害。因此,对于岩土边坡的防护已经成为国家及有关部门考虑的重点问题。要想有很好的防护措施,就必须在技术方面和科技方面不断地创新、引进,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一些成功实验,开展科研活动,对我们今后的岩土工程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然而,在岩土边坡的分析、治理、防护等过程中,对其稳定性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合理地采用已经成为当下挑战、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在研究中,对岩土边坡的破坏成因与工程地质地貌相结合进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合理的稳定性指标参数;在稳定性的研究、计算中,分析不同条件中的稳定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另外,在治理边坡不稳定、防护的同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找出更适合于岩土边坡的治理方法,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经济的施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岩土工程建设中,对于岩土边坡的不稳定性进行有效防护、合理经济治理是岩体力学中的一部分研究、学习的重点内容。此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与工程活动等息息相关,是一门较为独立的工程力学学科。边坡的不稳定与岩土的地质地貌有关,与人为的各种因素紧密相连,在边坡结构与造型的影响中,导致边坡的不问性多样化。因此,边坡的不稳定造成、发生是时有发生,对其进行计算、评价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1、国外研究现状
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计算分析,很早以前,瑞典学者彼得森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岩土边坡的不稳定性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他的研究中,提出圆弧法,即如果某边坡滑动面受到严重破坏,将可以通过此滑动面的平衡条件计算出其稳定指标、系数。1936 年,瑞典学者费伦在前者学者的基础上,研究出瑞典条分发,此种方法的研究中,注重忽视条间之间的作用力。学者戴利却在研究条间作用力的方案中,得出精确度极高的条分法。在此后的不断钻研中,国外各类学者詹布等人假设条间侧向力的位置、方向,推算其安全、稳定系数,直到 1980 年以后,此种方法已经较为成熟。1987 年后,学者布鲁斯等人在各条间侧向力的位置、方向的推算中,逐步推算出总的稳定、安全指标参数。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岩土工程边坡的治理、防护等研究相比国外较晚。1952 年,著名工程师学者李金成等人采用极限分析法对岩土边坡进行分析、计算,在满足平衡且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大胆假设破坏负荷的下限,通过流动法则计算上限。
1975 年,学者陈惠发在假定边坡裂面的同时,将其作为对数螺线,依据线性的不同特点以及岩土边坡的稳定特点对其进行极限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上限数值。1977 年,著名学者潘家铮等人极大值与极小值原理上的分析中,尽可能的对传统分析法中的漏洞进行弥补。1984 年,学者孙君实在极限理论的模糊特点中,构建其模糊极限理论,得出一套双层复形计算方法。直到 1998 年后,著名学者陈祖阳对前者的结论进行有效的论证。学者林红勋在岩土边坡的非线性研究中,假设滑移线数为对数螺线,利用反分析的思维方法将其进行简算,并进一步计算出材料的强度指标。在对岩土边坡的治理分析中,诸多学者也采用随机理论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计算、研究,早在 1983 年,学者朱玉雪等人利用计算机构建其系统软件,运用系统软件对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安全性进行有效、可靠的分析、计算。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后来在诸多学者的钻研、探究中,不断地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成果,值得后人欣慰、借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的多元发展,大量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又提出了一种数值分析法,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根据上述的了解中,本文在岩土工程中,对于边坡的不稳定性进行研究,其研究思路、综合治理方法具体有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在收集、阅读、了解关于岩土工程建设中,边坡不稳定性的防护措施、合理经济治理的相关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基础上,对岩土边坡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并将个人观点及其对问题的存在、处理上进行了探析;此工程的建设中,岩土边坡的失稳性分析,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此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对岩土材料的非线性应力全面考虑。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加入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模拟,并对其理论性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同时,为了工程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实用的效果,将降低材料强度,并用此方法分析、计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得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边坡的失稳,灾害的发生,公路的正常运行,本文在分析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寻求合理、经济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为了进一步正式本研究的真实、可靠、可行性,本文将采用实例的方法进行实验事实论证,并进行模拟分析、计算,找出其总体的安全系数,寻求最佳的治理、防护措施方案。
四、论文研究提纲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状况
1.3 发展趋势
1.4 创新与不足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
第二章 岩土边坡失稳破坏形式与机制
2.1 基本概念
2.2 破坏形式与影响机制
2.3 影响因素的分析
2.3.1 岩土边坡岩体结构因素的影响
2.3.2 力学因素的影响
2.3.3 水因素的影响
2.3.4 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 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计算方法
3.1 分析计算方法
3.1.1 定性分析法
3.1.2 定量分析法
3.1.3 瑞典条分法
3.1.4 非确定性分析法
3.1.5 毕肖普条分法
3.1.6 现场监测分析法
3.2 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边坡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4.1 弹塑性的基本理论
4.1.1 概述
4.1.2 岩土塑性力学基础
4.2 常用的弹塑性模型
4.3 有限元基本理论
4.3.1 概述
4.3.2 平面八结点等参单元数学分析
4.4 弹塑性有限元的程序实现
4.5 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
第五章 边坡的综合治理
5.1 概述
5.1.1 岩土边坡治理的原则
5.1.2 滑坡模式
5.2 岩土边坡的浅层治理
5.2.1 地面排水
5.2.2 截水沟设计
5.2.3 坡面防护
5.2.4 冲刷防护
5.3 岩土边坡的深层治理
5.3.1 排除深层地下水
5.3.2 土钉支护
5.3.3 锚固技术
5.4 深浅层结合的治理
5.4.1 挡土墙
5.4.2 抗滑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
6.1 工程实例
6.1.1 工程地质条件
6.1.2 水文地质条件
6.1.3 不良地质条件
6.1.4 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试验
6.1.5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6.1 工程实例
6.2.1 岩体综合强度指标
6.2.2 数值模型及边界条件
6.2.3 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6.2.4 预应力锚索格子梁加固边坡有限元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五、论文研究进度安排
1、选题:20xx年8月20日——20xx年3月9日
2、开题报告:20xx年3月10日——20xx年3月24日
3、收集资料及实施研究:20xx年3月25日——20xx年3月31日
4、完成初稿: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0日
5、完成修改稿:20xx年4月11日——20xx年6月16日
6、完成定稿:20xx年6月17日——20xx年6月21日
7、答辩: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5日
六、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1] 荣冠,王思敬,王恩志,等.强降雨下元磨公路典型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704-711.
[2] Atzeni C, Barla M, Pieraccini M, et al. Early warning monitoring of natural and engineered slopes with ground-based synthetic-aperture radar[J].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15, 48(1): 235-246.
[3] 赵尚毅,郑颖人,王建华,等.基于强度折减安全系数的边坡岩土侧压力计算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9):1760-1766.
[4] 尹 宏 磊 , 徐 千 军 , 李 仲 奎 . 膨 胀 变 形 对 膨 胀 土 边 坡 稳 定 性 的 影 响 [J]. 岩 土 力学,2009,30(8):2506-2510.
[5] Gordan B, Armaghani D J, Hajihassani M, et al. Prediction of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through combination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neural network[J]. 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2016, 32(1): 85-97.
[6] 杜太亮.岩质边坡智能化位移反分析及工程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 2006
[7] 董建华,董旭光,朱彦鹏.随机地震作用下框架锚杆锚固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7,30(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