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结构 >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

2024-07-01 22:06:43开题报告 学术堂 万老师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非再生能能源的使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该如何进行写作。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非再生能能源的使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该如何进行写作。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日趋突出和广泛关注,世界各国为了遏制气候问题的不断恶化趋势, 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基本是基于大量能源消耗来展开的, 这属于一种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投入和大量的碳排放作为支撑代价的粗放型贸易结构模式, 这和低碳经济所提倡的高附加值、 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等特征之前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 低碳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是相符合的, 低碳经济本身就属于一种生产力, 对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极其我国的应对策略加以研究,对于加快推进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以及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层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概述,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宏观层面的影响情况, 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 并探讨研究了有关低碳经济趋势下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应对建议,具体结构如下:

低碳经济

  一、绪论

  二、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二)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宏观层面的影响分析

  (一)出口贸易规模方面的宏观影响

  (二)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宏观影响

  (三)商品竞争力方面的宏观影响

  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分析

  (一)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分析

  1、扩宽国际贸易范围,促进低碳新产业发展

  2、是转变外贸增长模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内在要求

  (二)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分析

  1、提高贸易关税

  2、提高商品的使用标准

  五、低碳经济趋势下巩固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应对建议

  (一)健全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稳步地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三)重视技术研发和利用,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

  (四)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低碳能源利用效率

  六、结束语

  三、研究进度安排

  (一)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准备阶段,在学校以及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现状和方法内容有所了解,准备开题答辩,接受各位老师的指点;

  (二) XXXX年 XX 月-XXXX年 XX 月:并争取多和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士进行交流沟通,多掌握相关信息;

  (三)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完成论文初稿,适当进行一些补充调查;

  (四)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上交论文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并征求相关人员的建议后,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五)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当代经济 ,2011(17)

  [2] 宗泊,碳关税分析 , 河北法学 ,2012(1)

  [3] 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 SWOT分析及对策 , 中国商贸 ,2011(35)

  [4] 张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中国对外贸易 ,2010(22)

  [5] 唐卫东 ,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 , 中国市场 ,2010(28)

  [6] 余玲,碳关税对我国国际收支 " 双顺差 " 的影响 , 生态经济 ,2011(2)

  [7] 卢晓晴 ,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 , 中国商贸 ,2010(14)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二

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 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 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对于写作本文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加深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的生态环境效应。 特别是随着 "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各地区更加重视经济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和管理,以绿色 GDP为目标的政府行为取代了传统的 GDP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环境效应引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相关的经济模型, 加深对低碳经济的量化分析。

  二是,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武汉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特别是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集中于近几年,相关的研究仍在逐步发展之中。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和低碳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详尽。 武汉市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后, 对于经济发展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如何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武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并且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框架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这一概念,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 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作出不同表述。

  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 乌恩鲁 (Gre90ry c.under)最早提出和使用 "碳锁定" (carhonLDck-in) 一词,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一制度综 合体" (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TIC) ,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 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 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 (零碳或低碳技术 )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

  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 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 自然资源。 2007 年 12 月,联合同开发署 (UNDP) 发布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对于"碳足迹"作了如下评论:

  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存鼍和流量进行衡量。 国家碳足迹的深浅同过去和现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关。尽管发展中国家总的碳足迹在加深,但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排放的历史责任。

  1997 年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 (Future Forests)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 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同内货物税, 因而仅限于含碳燃料。 长期以来, 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 一直主张征收碳税,因为同传统的命令一控制型政策相比,碳税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同样的减排目标,还可为探索清洁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在实践中,只有少数欧洲同家按照能源产品中的碳含量征收碳税。

  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排减,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在六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 (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 (tCO 2e)为计算单位, 所以通称为 "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 (CarbonMarket) .

  碳交易可以分成两大类:配额型交易 (Allowance -based transactions):指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减单位的交易, 项目型交易 (Project-based transactions),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

  碳汇与碳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碳源量和碳汇量是指在这个过程中的碳量。 所以,低碳经济也被称为碳汇经济,是指由碳源碳汇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所形成的对社会经济及 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即碳资源的节约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

  (二)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2006 年,《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就对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 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 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性大战以及 20 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的经济大萧条。如果当前以 l %的 GDP投入来应对气候变化,就可以避免未来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 5% 一 20%的 GDP损失。

  在环境经济领域内,衡量环境变量与经济变量最常见的方法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 (Grossman) 等(1991) 等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念,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一样也是呈倒" 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南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 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近十几年来,围绕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以支持 CO2 排放 EKC曲线存在的有效证据较多。如 Rich - mond(2006) 提出对于 OCED国家而言,存在一定的证据表明 EKC关系的存在,而对于非 OCED国家而言则不存在 EKC关系。 随后, Hang(2008) 对 21 个经济发达围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与 GDP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七个国家出现了 EKC.Can't 和 Feb 采用模型对加拿大 1970 年~ 2000 年人均 GDP、人口、技术和 CO2 排放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 GDP与 CO2排放不相关, 人口与 C02 排放成倒 U型关系,而技术与 CO2排放成 U型关系。

  Fan King 等利用 STIRPAT模型对 1975 年一 2000 年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的人口、经济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认为这些因素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

  (三)碳排放交易机制研究

  碳交易本质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基于科斯理论的排污权交易有助于消除环境"公共物品"外部性特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效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排污权交易项目就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跨国间的碳排放交易,在低碳时代,排污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理应得到合理配置。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证交易, 那么各国的初始排放权分配实际上就是国家温室气体财产权结构的确定, 其公平性将直接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福利水平的变化。 因此,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对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

  目前, 国外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提出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原则: 第一种是按人口分配。 该原则体现了人人享有同等环境与发展权利这样一个原理; 第二种原则是按历史责任分配, 这意味着在过去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同家应该承担主要削减责任; 第三种是"继承祖父式"原则,即维持现状把排放权分配给现有的排放者。该原则实际上是"谁排放多谁得利益大" 这样的一种不公平的分配。 围绕这些原则的争论, 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经济利益的冲突和调和。一些专家,如 Grubs和 Selenium(1992) 提出了基 于上述原则的 "混合"分配原则, 即部分按人口分配。 Smith ,Sisters 和Human(1993)认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谈判必须考虑一个国家能够支付的可用资源。 f18 咝体支付义务必须同时结合伦理问题和现实问题两方面的情 况,前者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更多责任的围家,应该有义务出钱进行弥补;而后者是问题的解决只有在那些有 较多资源的国家愿意在全球成本中支付大部分时才更有可能。 因此他们认为要将碳权排放所遵循的公平问题分为支付能力和基于累积人均排放的责任指数两部分。

  (四)低碳经济的实证分析理论

  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 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西蒙 ·史密斯 ·库兹涅茨( Since Smith Kuznets )提出了一个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异一开始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大,达到一定转折点后,这种差异开始缩小。如果以人均收入作为横坐标,表示经济增长,以收入差距变化作为纵坐标,库兹涅茨提出的这个假说便是一条倒 U型的曲线通常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和克鲁格在对 66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内 14种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物质 12年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 污染程度随人均收入先增长而后下降, 其峰值大约位于中等收入阶段, 即大多数污染物质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呈现倒U型关系。于是,他们在 1995年发表名为《 Economic Growh and the Environment 》的文章中提出这个假说,被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KEC)"假说,该假说的前提条件为不存在"生态阀值" .

  2.一般均衡模型和局部均衡模型从20世纪 60年代挪威学者 Johansson 构造了"可计算一般均衡" 模型 ( 简称 CGE模型 ) 开始,到20世纪 90年代末,伴随着 CGE模型理论的迅速发展,在贸易壁垒的讨论中大量运用了这种模 型 . 例 如 , Jorgensen 和 Welcomed建 立 了 一 个 具 有 计 量 经 济 学 结 构 的 均 衡 模 型(Jorgensen-Welcomed 模型 ) ,引入减污成本,估计了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Gazelle和Open为了分析一般均衡联系中的环境法规的社会成本,使用了 Sudden-Forenoon 模型。有不少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有关 C02排放政策的影响。 OECD的"一般均衡环境" 模型 ( 简称 GREEN模型 ) 就是一个这样的模型。

  3. 投入产出模型 ( 简称 I-O 模型 )根据给定的可容忍的排放物最终需求,用 I-O 模型可以确定减少污染物质排放的成本,以研究经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诺贝特 ·瓦尔特( NorbertWalter )用 I-O 模型研究了美国的污染形成和环境保护行为。 I-O 模型的另一个应用是研究污染物质排放税、 C02排放许可证贸易或其他政策工具对一个经济系统竞争力的影响。罗宾逊( Robison )使用相近方法计算了生产中的环境使用成本,估计了消除环境污染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二、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理论研究

  ( 一)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

  1.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庄贵阳认为 , 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的一场能源革命 , 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 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夏堡主要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 , 认为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 , 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2.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如李建建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染的经济形态。 其特点是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 ; 其本质是通过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的投入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开发清洁能源技术 , 优化产业结构 , 发展循环经济 , 重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3. 低碳经济既是一种经济形态 , 也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如冯之浚、牛文元 认为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它以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染为基本特征 , 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 ,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 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龚建文主要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 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 低排放、 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 , 低碳经济也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1 .低碳产业研究。 阎吴垠指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身即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 其核心在于改善现有高碳经济条件下产业制度的两个维度: 即"高碳产业链条"与"高碳产业结构" .首先是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 E、下游产业链"低碳化"或降低其创造的单位 GDP的碳强度。其次是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 即向前端延伸, 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2. 低碳能源研究。冯之浚认为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对现行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人类所使用的能源是在沿着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洁到清洁的方向、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胡兆光 ) 认为,在经济-能源系统中,低碳能源应是一种寻求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即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对 能 源 需 求 与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 应 采 用 能 源 使 用 管 理 (Energy UsageManagemengt,EUM)的方法,通过市场机制、政策引导、行政手段及法规等途径,调整能源使用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效,达到降低能源需求及节能减排的目的。

  3 .低碳政策工具研究。胡振宇指出。从全球范围看,各国现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有三大类,一是管制手段。主要通过排放限额、用能源排放标准、供电配额等方式对 CO2排放或能源利用水平进行直接控制。 二是财税手段。 包括各种与能源环境相关的税收、 补贴和资助等。按照庇古税的原理,旨在减少 CO2排放的各项税收较之排放标准、罚款等其他手段,在同样的排放控制量下成本相对要低。 三是排放权交易。 在排放限额的基础上进行的直接管制与经济激励相结合的减排手段, 一般也称为 "限额一交易" (cap - and-trade) 制度。

  因此,为了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嗳需创新财税和公共支出政策体系。

  4. 低碳金融与货币研究。 李建建认为, 之中。 中国是否发展碳交易已不仅仅是个国际谈判的政治问题, 从长期来看更是一个争夺未来新兴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问题。 管清友指出掌握低碳经济下的货币主导权至关重要。 碳货币是指排放额低于碳排放指标分配的 "节约量",相当于该国的一笔额外财富。碳货币成为财富后,减排技术落后,而消费又很旺盛的国家将因此受到双重打击, 其制造业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生存, 其消费者也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继续享受,由此必然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

  5 .低碳技术创新研究。 任力认为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围是否能顺利实现 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王文军指出, 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就是实施"立体式"控制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在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对产品的能耗与污染进行目标管理,从这个层次上来看,低碳经济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目标控制的完美结合。

  6 .碳汇问题研究。李顺龙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经挤发展以及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入手, 论述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的资源性和商品性问题, 系统研究了森林碳汇及其经济、 贸易问题,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资源论,进行了森林固碳形式、森林碳循环研究,提出了森林碳汇经济测算基本思路和方法, 并结合我国林业发展战略规划, 对我国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预测。 赵建军指出, 森林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转变观念,树立大林业观,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主题,也是中国未来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7 .低碳消费与低碳生活研究。 陈晓春等认为, 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适应低碳经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是引导家庭合理消费,鼓励学习型消费;二是引导个人文明消费,诉求消费正义;三是引导企业低碳生产与消费,支持环保企业;四是政府要合理引导消费,坚持"低碳化"运作。

  三、简要评述

  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揭示了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不同侧面, 为进一步建立理论模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从目前的发展看, 西方各发达国家及其经济学界在低碳经济的内涵、 碳排放的驱动力因素、低碳政策工具以及碳排放交易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 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 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更加偏重于低碳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较多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 开创性的研究不多。 当前, 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投入了空前的热情,但目前研究的重点均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途径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等方面 ,大多缺乏实证分析 ,也很少涉及到统计测度问题 .

  本文尝试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建设两型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武汉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初步的评价 .

  最后,在计量分析模型中,最常用的也就是前面所提的三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一般均衡模型和局部均衡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 ( 简称 I-O 模型 )。虽说这三个模型都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 但是, 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相对来说直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因为该曲线建立的模型是表示人均经济的增长和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很直接的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 对应的, 经济的发展和碳排放也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 用该模型表示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是最合适不过了。 一般均衡模型大部分是运用在贸易壁垒的分析当中, 分析模式也是讨论的是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所以, 与本文分析的内容也不大相符合。 投入产出模型也是较广泛的运用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分析当中,但是,由于数据相对来说较难获得,所以,在本文我也没有运用这个模型。综上所述,在我的论文中将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计量分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

  一、引言

  (一)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的框架和结构

  二、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现状

  三、武汉市两型社会构建体系及各项指标

  四、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构建

  (二)数据的选取和相关变量的说明

  (三)用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四)实证的结果与说明

  五、政策建议

  实施方案:

  (1)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动态,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大致了解研究的基本问题;

  (2)查阅相关的外文资料,完成一定的译文;

  (3)仔细阅读参考文献,通过自己的研究及与老师的讨论,掌握相关内容,解决理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完成论文稿;进度安排:

  1. 2010 年 9 月 15 日-2010 年 10 月 31 日为确定论文选题。

  2. 2010 年 11 月 1 日-2010 年 11 月 30 日为资料收集、 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 任务书等前期 .

  4. 2010 年 12 月 1 日-2010 年 12 月 10 日为论文集中开题答辩时间。

  5. 2010 年 12 月 11 日-2011 年 3 月 31 日为论文撰写和修改时间。

  5. 2011 年 4 月 1 日-4 月 30 日为论文评阅时间,指导教师写出评语成绩,并向学院推荐优秀论文 .

  2011 年 5 月中上旬组织论文答辩。

  5.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 1 】 IPPC.1990.Climate Change:The IPPC Scientific Assess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 Stem 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change:the stern review[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3】Crossbar,G.M.and A.B.Slugger(1991),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BER working Paper, NO.391,November ,1991.

  【4】Richmond A.K.,Kaufmann R.K.,Is there a turning pai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energy use and/or carbom emiss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56:176-189.

  【5】 HuangW.M.,Lee G.W.Wu C.C,GHG emissions ,GDP growth and the Kyoto protocol:A Recist of Enviro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J].Energy policy,2008,36:239-247.

  【6】 Can't V.Feb Q,Assessing income,population,and technology impacts on CO2 emissions in Canada:where is EKC?[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6,176-189.

  【7】 Grubs m j ,Selenium J K.Participation.Allocation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Readable Emission Permit System for GHG S [R].Control in OECD Climate Change:Designing a Traceable Permit System.Pairs:OECD,1992.

  【8】Smith K.P.,Sisters J.,D.R Human.Who pays(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how much)?.In P.That's and K.Smith Tue.The Global Greenhouse Regime-who pay?Sconce,Economic and North-South Politics in the Climate Chang Convention.London: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9】庄贵阳 .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 [M].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36~50,104~110,114~119.

  【10】马友华,王桂苓 . 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J]. 生态环境, 2009(6):116~118.

  【11】靳志勇 . 英国实现低碳经济能源政策 [J]. 全球科技经济望, 2003( 10):23~27.

  【12】胡棕洋 . 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 [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1): 11~18.

  【13】张芳,郭艳丽, 丁海军 . 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初探 [J]. 生态经济, 2008(8):132~133,137.Press.1993.

  【14】金乐琴,等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J].经济问题探索, 2009,(1) .

  【15】刘细良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 [N]. 光明日报, 2009,(4)

  【16】胡鞍钢 .绿猫模式的新内涵-- -低碳经济 [J].世界环境, 2008,(2)

  【17】龚建文 .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 [J].江西社会科学, 2009,(7):

  【1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9】王伟林, 黄贤金。 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 2008,(12):34-3

  【20】梁流涛, 吴开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8(1):20-25.

  【21】朱有志 ,周少华 ,袁男优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及其评价指标 [J].我国国情国力, 2009,(12)。

  【22】徐国泉 ,刘则源 ,姜照华 .我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1995~2004[J].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16(6)

  【23】宋涛。郑挺同,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 【J】。地理科学, 2007.27(2):156一16.

  【24】陈文颖,吴宗鑫。碳排放权分配与碳排放权交易【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998, 38(12):15-18.

  【25】赵建军。低碳经济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建设【J】.林业经济, 2009(11)。
  【26】张坤明, 潘家华, 崔大鹏,等。 低碳经济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27】】徐凶泉。 刘则渊, 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1995-2004[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16(6)。

  以上就是"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的全部介绍,希望对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这个开题报告的写作上有所帮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