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大摘要
摘要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和抑制机理认识,对同时含有硫氮基且有可能成为二恶英阻滞剂的物质进行了归纳整理。研发了以硫脲为代表的新型阻滞剂并提出了硫胺/铵基复合阻滞剂有望高效阻滞二恶英生成的概念及推论。
本文选用硫脲,氨基磺酸和硫代碗酸铵等三种物质作为硫胺/铵基复合阻滞剂进行了探究性实验。低温实验中三种物质添加量相同,其(S+N)/C1摩尔比分别为硫脲(1.40)>硫代硫酸铵(0.93)>氨基磺酸(0.71);对毒性二恶英总量的抑制率依次为:硫 (99.8%)>氨基磺酸(92.4%)>硫代硫酸铵(85.4%)。相较于无机铵根离子(NH4+),有机胺官能团(-NH2)体现出更强的抑制能力,故在相对较低的(S+N)/C1摩尔比下氨基磺酸抑制率比硫代硫酸铵高。硫脲与氨基磺酸中氮元素皆以-NH2形式存在,而硫脲抑制效果优于氨基磺酸,这可能与其(S+N)/C1摩尔比更高有关。本文实验结果表明硫胺/铵基阻滞剂能高效阻滞二恶英从头生成且其抑制效果受物质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和(S+N)/C1摩尔比的影响。三种物质中硫脲抑制效果最佳,且因其首次作为二恶英生成阻滞剂进行研究而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不同反应条件下硫脲对飞灰中二恶英生成的抑制实验表明:对应于最佳抑制率,(S +N)/C1摩尔比有一个最优值,过高的(S+N)/C1摩尔比对抑制效果的提高不明显且经济性差;硫脲在低温段(350°C)抑制效果优于中温段(650°C),这可能与温度过高硫脲分解迅速,来不及参与抑制反应有关;硫脲在与飞灰非预混工况下仍能抑制二恶英生成,但效果不及两者预混时,这表明硫脲分解产生了能抑制二恶英生成的气体但该类气体的抑制作用有限;硫脲不仅能抑制索提飞灰中二恶英的再生成,而且促进了飞灰中原有二恶英的降解。
以模拟垃圾为基本反应物料的高温实验中,三种阻滞剂对二恶英高温气相生成的抑制率均在85%以上,抑制效果依次为硫脲(98.7%)>氨基磺酸(96%)>硫代硫酸铵(87.3%)。
各阻滞剂对氯代系数,PCDFs/PCDDs比值以及17种有毒异构体分布等的影响不同,表明了其具体抑制机理的差异。而这些不同可能依然与N元素在阻滞剂中的基团存在形式和(S+N) /C1摩尔比有关。硫脲等对氯代系数的削减体现出其对氯代反应的阻碍或对脱氯反应的促进。3wt.%硫脲添加量时(S+N) /C1的比值为4.2,对二恶英生成抑制率已高达98%且继续增大硫脲添加量(4wt.%,(S+N)/C1为5.61)对抑制率的提高(99%)不明显。所以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可根据抑制率要求和实际垃圾含氯量适当降低硫脲投用量,以在 到抑制要求的同时满足经济性需要。
硫脲阻滞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研究通过多种实验途径进行。Gasmet烟气分析仪监测到了硫脲添加后S02,NH3, HCN等抑制性气体的释放;反应后残渣的场电子扫描电镜(SEM)表观性质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矿物组成分析以及X射线能谱仪(EDS)元素分析等表明,硫脲的添加通过增大大颗粒表面凝聚的微细颗粒数等改变了飞灰表面的催化理化性质;反应残渣中有除金属氯化物(NaCl)和石英(Si02)以外,低于XRD检测限值(3%)的其他矿物组分存在,表明了新矿物组分的生成;硫脲的添加导致了反应残渣中氯元素的减少,这可能与硫脲添加导致氯元素以各种可能的气相形式析出并逃逸有关,是硫脲通过减少固相中无机氯源进而降低二恶英生成的另一可能抑制途径。
热重红外实验(TG-FTIR)结果表明硫脲在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的不同阶段分别有S02,S03, NH3以及能络合金属或金属离子的亚硝酰基N^C基团等多种阻滞剂形式持续参与飞灰中二恶英的生成抑制。硫脲或硫脲分解产物与飞灰中过渡金属元素等反应生成硫氰酸金属盐M-S-C=N和芳香族硝基/亚硝基化合物,这是硫脲抑制二恶英生成的另一途径。3%硫脲添加量的模拟飞灰混合物失重曲线明显比理论加权计算曲线平缓,说明硫脲在添加到飞灰中受热时其分解速率得到了削减,分解时间得到了延长,这对硫脲抑制飞灰中二恶英生成是有利的。
不同温度,不同气氛下实际飞灰中二恶英气固相分布及硫脲添加后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飞灰解析出的气相二恶英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当反应温度为450°C时,气相二恶英占总量的99.7%.飞灰中二恶英的热解析作用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减弱,同时存在某种氧含量例如6%时排放的二恶英总量最大。硫胺基复合阻滞剂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二恶英在炉内的生成,而且能够避免二恶英在飞灰表面低温再合成,但是提高了尾部烟道中气相二恶英的分布。这可能与硫脲的脱氯作用导致较高蒸汽压的低氯代易挥发二恶英生成比例提高并进入气相有关。
摘要
格萨尔史诗反映了古代藏族冷兵器时代的诸多军事文化,针对其中丰富多彩的各式兵器,从其历史演变和名称内涵进行了考述和总结。
对各种兵器的由来和名称作为本文的重要论述点,进行了对各种文献所记载的表述和民间匠人的考察问询笔录做了比较,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类兵器是否和民间出现的兵刃相符做了对比研究。从而得出各种名剑是有出处的结论,但也有一部分记载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总言之从早期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初朋就开在青藏高原上出现了使用兵刃的考古发现。尤其是吐蕃赞布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就记载了各类兵器出现的历史年鉴。尤其可贵的是赤松德赞时期的传教士莲花生大士的语录《莲花遗教》中记载了赞布出兵列阵的排兵方法,这有助于军事布阵方面做考证。本文中引用了多个历史文献、以引证我所提出的第二章中关于两个兵种的衷述。
文章共分三章,第一章对早期历史吐蕃历史阶段的各种兵器历史和种类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分别论述了兵器种类和兵种以及使用方法。第三章对兵器的配合使用和兵器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和民俗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结语总结了吐蕃历史阶段和格萨尔史诗中冷兵器产生、发展的客观意义。
通过对吐蕃时期和格萨尔史诗屮的兵器进行了综合归纳和系统分析,可以为该课题今后的不断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助力.
摘要
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起源于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即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同时应遵守诚实信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在公法领域也有很多一方不遵守诚实信用的情形存在,所以在公法领域中主体双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必要性日益被人们重视,行政机关应当对行政相对人的合理信赖利益给予保护,防止给另一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基于此就形成了公法领域的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有利于保障相对人的权益、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对实现实质的法治具有重要的作用。信赖保护原则是我国《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但《行政许可法》中的信赖保护规定并没有全部体现信赖保护之精神,其适用中的具体操作规范仍待进一步明确。笔者在阐述信赖保护原则概念、构成要件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域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信赖保护方面的规定,对我国大陆地区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行政许可法》有关信赖保护条款的分析,指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尝试从界定和量化公共利益,完善行政许可赔偿、补偿范围和标准,构建行政许可补偿程序及撤销程序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许可法》中信赖保护制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