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结构 > 正文写作 > 博士论文写作

博士论文写作

外文文献精读的方法

2024-10-27 22:12:20博士论文写作 学术堂 王老师
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检索到大量的文献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阅读。阅读文献前为了高效地获取大量信息,你需要了解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我们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了整理,总结如下。

  一般来说,传统科研论文的组成可分为核心部分和必要部分,核心部分为IMRD结构,具体来说IMRD分别代表Introduction(前言)、Methods(方法)、Results (结果)和Discussion (讨论)。而必要部分则是由Title (题目)、Abstract ( 摘要)、Acknowledgments (致谢)及References (参考文献)组成。首先简要介绍IMRD结构中核心部分的含义及所包含的要点。

  1.SCl论文的基本结构---IMRD结构

  Introduction (前言):回答“why” (为什么)包括进行该项研究的原因,该项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价值是什么。同时总结过去到现在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进行过的研究及仍然存在的问题、限制、缺点等,最后说明本次研究工作有哪些突出的成果和研究意义。

  Methods (方法):阐明“how” (如何进行研究)。这个部分提供详细的实验细节,包含实验材料来源、选用的实验仪器、材料的用量、实验时间与洗涤干燥的方式等,目的是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方便他人进行重复实验。

  Results (结果):回答“what” (什么)。这部分描述实验结果,而实验结果的体现集中在数据图表上。

  Discussion(讨论):回答研究工作中所指出的重要问题“so what”(原因),结合先前的研究,解释该项研究的结果,分析与先前研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说明该项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可列出本次研究的所有局限,提出以后可进行的研究工作及思路,然后进行总结讨论。

  简言之,论文的前言部分要确定研究领域,阐述研究的重要性,提供背景信息,引用和总结该领域的关键文献,指出有待研究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方法部分要描述这项研究是如何进行的。结果部分总结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定量(或定性)的数据。讨论部分解释数据含义,并提出所得结果的意义或应用。以上每个主要部分都可以进一步划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

  如图1所示,IMRD结构呈沙漏形状形象地体现了各部分的差异性。前言部分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总结、概括某一-领域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即说明背景信息等;然后是着重介绍作者当前的研究工作,也就是方法和结果部分;最后的讨论部分,分析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升文章的深度。IMRD 结构图可以使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清楚地知道自已所处的位置。

1.png

  图1 IMRD结构形状示意图

  SCI论文的IMRD结构对阅读文献过程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使读者迅速定位到想要阅读的内容。许多科研工作者通常不会从头到尾地阅读每篇文章,而是先看一篇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关键字,通过选择性地粗读来判断这篇文献与自己课题的关联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很高,则下载文献,进行特定部分的仔细阅读。

  2.文献阅读的基本方法

  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检索到大量的文献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阅读。阅读文献前为了高效地获取大量信息,你需要了解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我们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了整理,总结如下。

  (1)把握正确的阅读顺序

  在正式阅读文献之前,首先看摘要中所总结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其次,需要认真思考自已究竟想从这篇文献中获得什么?是材料制备方法;还是数据图表分析;或者是粗略地了解文献的整体框架等。接着看参考文献的发表年限,若有超过80%的文献都不是最近3 ~ 5年内发表的,那么这篇文献的参考意义就值得思量,除非这是一篇该领域的经典文献,最后关注这篇论文前言部分阐述的研究思路,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如果这些方面都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阅读全文了。

  (2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摘要作为一篇文献的总结,如果阅读摘要后发现文献主体内容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太相关,则可不再继续阅读,这种文献阅读称为“略读” ;读完摘要后,结合参考文献和前言部分的文献阅读称为“ 概读”;仔细阅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的文献阅读称为“详读”;通过详读一篇文献,能够解决自己在读文献之初关注的问题,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展开来查看其他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以便深化理解相关知识和拓展知识面,这种文献阅读方法称为“精读”。

  在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巧妙地结合使用。一般情况下,“略读”和“概读”由于只需要花费很少的精力归为略读方法,占文献阅读总量的70%;“详读”和“精读”耗时又耗力归为精读方法,分别占文献阅读总量的20%和10%。

  (3)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

  在阅读文献时,需要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创新的实验方案需要着重记录,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阅读完的文献需要不定时温习,以便在以后遇到相似的文献时,可以进行对照阅读,巩固和拓展知识面。

  (4)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

  “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建议看纸质的,可以找期刊或论文集原本,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权限下载PDF格式并打印出来。纸质版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随手记笔记,在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后方便以后的查阅和复习,这对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习惯。

  (5)对精读文献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

  阅读完一篇文献后,特别是“精读”过的文献,需要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才可算作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献并能作为自己写作论文的辅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①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方法;②文献的创新之处,突出的结果;③文献可能进行改进的地方,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完成一篇文章的精读至少要能回答表1中的几个问题。

  表1 完成精读后应该能回答的问题

1.png

  3.外文文献阅读方法

  对于很多初读者来说,阅读外文文献是非常痛苦的。其中,复杂的句型、大量的生词以及读者本身对外文文献的排斥感,都是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大量的潜心阅读之后,这些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与中文文献的阅读类似,外文文献也有许多阅读方法和技巧。外文文献的阅读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在阅读外文文献时,避免对前几段进行大量的重复阅读。不管理解多少,都需要一次性读完。一篇文章可以从头到尾多读几遍加深理解,但是尽量做到不要在中间停歇,不要读一读,放一放,然后从头再来。这样既不利于理解,也浪费了许多时间。

  ②在阅读时,需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注意文献内容的描述,与以前看过的文献对比,思考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会不经意间就忘记了这些重要步骤,所以每次看完文献,总结一下论文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发现和其他相似文献的差异,这样就能把论文吃透了。另外,好的论文不妨隔段时间再来反复阅读几次。

  ③一定要做到手脑并用,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可以运用到自己的论文中去。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都可以借鉴。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最后,浏览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也许你又能追踪到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

  外文文献阅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成为文献的“俘虏”,使得自己的思维形成定势。在判定一篇外文文献需要精读后通常会按照文章中的顺序通读全文,一般读两到三遍,精读文献我们有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①避免快速阅读。现在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脑来直接阅读文献,快速阅读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眼睛和大脑很快就会感到疲劳,这对把握文章中的某些关键细节是不利的,只能对文献内容有初步的印象,所以快速阅读只在不深究文献内容时使用。

  ②摘抄和分析不易理解的长难句。英文文献里经常有很多长句,这些句子第一次看可能会看不懂。但根据语法,仔细分析其结构都能懂个大概。

  ③“不求甚解”。读中文或英文都要“不求甚解”。我们不可能理解全部细节,那些尝试理解但很难理解的就将它暂时放下,这样可以把阅读速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自己的思路连贯。如果太着眼于细节就容易顾此失彼。

  ④利用词典软件辅助阅读。看英文文献不可能不遇到生词,为了避免不认识的生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所以要利用“有道翻译”之类的具有屏幕取词功能的软件来辅助阅读,遇到生词就看中文解释。

  ⑤图文分开看。这是为了保证合理的阅读速度和对全文的理解。文献中图表和文字描述是各自独立的,如果图文交叉着看,就要把很多时间花在找阅读断点上,这样不利于思路的连贯性,所以建议的方法是先通读文字然后琢磨图;或者先浏览图表,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再读文字理清思路。

  ⑥每读一遍,认准一个目标。精读一篇英文文献一般是不能一次理解透彻的。为了增加读文献的趣味性,通常我只制定一个小目标去读。比如,第一次读时,看文献的整体思路,第二次读时,理解具体的实验细节,第三次读时,弄清楚原理并分析结果。这样一点点地啃,一篇文献就差不多被吃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