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结构 > 正文写作 > 博士论文写作

博士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素

2024-10-27 22:12:23博士论文写作 学术堂 王老师
就论文来说,结构是论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逻辑关系的具体安排,通过这种安排,作者就能把主题、材料、论述和论证等要素组织起来,使文章在行文上严密而有序。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含义

  “结构”,最初是建筑学中的一个基本术语,是指连结构架和物体构造的基本式样。从广义上说,结构指的是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组织、联系和具体构成,它是所有事物在建构上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而作为文章的结构,又常常被称之为“格局”和“布局”,指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内容的构思和组织安排的具体过程,即结构性文章;当然更多情况下是指文章本身的内部组织的具体构造和外部具体表现形式,即文章的结构。因此就论文来说,结构是论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逻辑关系的具体安排,通过这种安排,作者就能把主题、材料、论述和论证等要素组织起来,使文章在行文上严密而有序。

  二、毕业论文的结构原则

  我们认为,论文的结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

  1.必须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必须体现出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和基本要求因为论文的结构并不只是一个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问题而是作者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进程的具体体现。由于事物本身具有内在联系,因而论文的结构也必须以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内在联系作为基本依据和逻辑出发点。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总是体现在时间先后、中间距离和起止过程等现象中,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安排文章结构的具体契机。

  首先,必须指出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矛盾,即作者必须提出自己研究的主要问题,把自已对课题研究所形成的初步认识,放在论文格局的最开头,成为文章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

  其次,必须详细解剖事物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而揭示出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对所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深人、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同时把文章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合理有序地表达出来。

  最后,必须针对所提问题的基本要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个部分是论文的逻辑联结点,是作者分析、研究、认证所提问题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这个部分在论文结构的安排上主要有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一种是顺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顺序,层层推进,把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后;另-种是把结论融合在分析问题的具体过程当中,一边分析问题,一边得出结论,在结尾部分不再独立做出具体结论。

  2.必须符合思维的基本规律准确完整反映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脉络论文的结构,是作者运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准确的认识成果的一种结果性构思,所以它必领体现出作者的逻辑思维形式和逻辑思维结构,也就是说论文的结构必须符合作者的“思路”。因此,阐述文章主题必领探索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把论点和材料科学地、合理地组织起来,遵循作者认识事物的逻辑思维顺序和规律。

  具体要求是:

  首先,作者必须先进行具体分析,进而达到对抽象概念的界定,然后再通过一系列概念和范畴的推演,再构成特定的理论体系,即走扬弃个别掌握一般、 扬弃现象掌握本质、扬弃.偶然掌握必然的基本路子,先从一般到本质,最后再到必然。

  其次,作者必须以说理为核心,按照讲道理的基本线索,打破时间、地点、条件等诸多.要素的限制,突出“理”的基本联系,通过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思维要素和思维进程去为“理”服务。

  3.必须围绕中心论点建构论文的基本框架

  一篇论文的结构安排,必须为表达主题服务。我们必须把各个分论点、小论点及所有的论据性材料统统安排在充分论证中心论点的位置上,并精心安排论证中心论点的各个方面及其逻辑顺序,精心建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各论点与各论据之间所特有的基本框架,使各个组成要素对中心论点具有较高的逻辑指向性和向心力。

1.png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要素

  学术论文构造的基本组成部分称为结构要素。论文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层次、段落、开头、结尾、正文、过渡、照应、衔接等“起承转合”的各个方面。

  1.层次

  层次是文章各层意思的先后顺序及其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作者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具体反映。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大小层叠的各种层次组织起来。整篇文章由几个大层组成,而各个大层又由若千个小层组成,每层都只承担一部分思想内容的具体表达。

  事实上,层与层之间,既有着特定的内在联系,又有着明确的具体分工,每层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表达内容。同时,层次的安排还必须讲究逻辑顺序,各个层次必须表现出思维的逻辑进程以及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因此,确定论文的层次,必须表现出论证、推理的逻辑进程和具体步骤,必须根据总论点、分论点、小论点以及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确定各个领域层次之间的总分、并列、从属、因果等各种具体联系,从而使每一个层次既是-个相对独立的组成环节,又是环环相扣的整个逻辑链条中的有机环节。

  安排层次,一般用“一、二、三”;“(一)(二)(三)”;“1.2.3.";“( 1)(2)(3)";“第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表明序次的文字冠于各个层次之首,以示次序的先后及其隶属与主次的关系。-般不要使用英文字母和罗马字母。

  2.段落

  学术论文的段落指的是自然段,它与中学语文中的段落有一定的区别,后者指的是特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促使读者完整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完整段落。而学术论文的段落指是文章的基本构造单位。它在形式上具有移行缩格的外部标志;它在作用上既可以作为文章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过渡段,在上下段落之间起着联结作用。

  在划分段落时必须遵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是单一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每- -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允许一个段落包含几个中心意思。否则,在一个段落内,就会头绪繁多,各个意思互相交叉、纠缠不清,从而导.致结构混乱。因此在具体写作时,就要尽量把--个段落的中心句放在段落中较为明显的位置。如段首,这样就会比较醒目。当然有时也会把它放在段尾,顺理成章地得出特定结论,从而.让读者明了作者的逻辑推理过程。

  二是完整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个中心意思必须在-个段落中完整表达完毕。因为所发是论文中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无论一个段落有多长或者多短,均不能把一个段落完整的意思拆散,进而与下一个段落相混淆,否则一篇学术论文就会在结构上支离破碎,而在内容上则显得杂乱无章。

  三是逻辑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每一个段落的表述及其先后顺序必须符合论文的逻辑推理进程。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每个层次都包含着若干个具体段落。因此作为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一个段落的地位和先后顺序,都必须依据层次表达的需要进行安排,每一个段落的意思必须服从于该层次,而不能脱离该层次,更不能违背该层次。因此段落与段落之间,就要衔接自然,前后贯通,上一个段落必须为下一个段落打下良好基础;而下一个段落则必须是上一个段落的自然发展,从而使段与段紧密联系,体现论文自身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是匀称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每一个段落的长短必须相宜,轻重必须相宜。在安排段落时必须从文章内容和表达的实际需要出发,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从而合理安排文章的主次和轻重,既要考虑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又要注意文章结构上的完善。

  在具体写作时,段落-般不宜安排太长,因为段落太长,往往会使读者望而生畏,同时段落的中心句子往往不是被读者忽略,就是被淹没在大量的具体论证材料之中,导致读者常常不能掌握段落的中心意思和要领。因此每一个段落的内容分工、字数都要慎重安排。一般而言,文章开头的段落和结尾的段落都比较短小精干,而论证中心论点的主要段落则往往较.长,需要花费一定篇幅进行主题的展开和论证。

  3.引论

  引论又叫绪论或者引言,指的是在文章中提出全文要论证的主要问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导人文章要研究和阐述的主要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六种常见开头方式:

  一是开门见山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把中心论点和盘托出,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然后于正文中再加以闸述。

  二是概括法。这种方法是作者用极其简洁的文字对全文进行概括性介绍,使读者从文章开头的提要中就可以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让读者抓住阅读的重点,对文章有大致的概括的了解。

  三是陈述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就交*写作的动机和目的,使读者了解课题的。

  四是案例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一个与选题有关的典型案例,然后再在正文中转人课题的阐述和论证。这种方法形象、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引发联想。

  五是设问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与选题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而激发读者的思索与阅读兴趣,然后再在正文中加以全面阐述,并问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这种方法启发性很强,常常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路,引导读者的阅读进程,也使论文的结构曲折,富有趣味性和神秘感。

  六是回顾法。这种方法是作者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地介绍与选题有关的研究历史的基本情况,从而让读者了解与选题有关的研究的历史发展、基本成就、基本观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使读者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观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均有一定的认识,并为正文的阐述和论证奠定坚实的基础。

  4.正文

  正文又叫本论,是论文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要对引论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进行具体和深人的阐述和论证,从而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形式把论点和论据性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个具有高度逻辑性的书面论证体系和书面结构形态。

  5.结论

  结论,又称结尾,它是在文章中体现论文结构完整性和作者思维概括性特征的内容部分。当然也有部分论文,作者-边分析问题,一边作结论,最后就不会再单独列出结论部分了。

  在写作实践中常见的结尾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总结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对正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再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进- -步提炼论文的主题,让读者更加全面地、更加透彻地了解和认识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是“深化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进一步深化论点,把文章的主要观点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上去进行认识,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三是“问题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对作者在文章中不能解决,或者不准备解决,但在文章中又无法回避的有关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继而引发大家的探索热情,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从而推动有关研究向着更深人的方向前进。

  四是“说明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选题的后期研究价值和研究前景,特别是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成果的特殊价值,进而对文章的主题作做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1.png

  6.过渡

  过渡是指当文章中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有些内容有较大跳跃时,作者通过特定的连结方式把它们紧密地联成整体的一种结构方法,它在形式上表现为连结层与段之间的词、短语、句子或者段落。

  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有一些需要过渡的地方: 一是分述之间,即各部分内容与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二是是由总到分,或者由分到总,由具体到概括,或者由概括到具体等思维步骤有较大转折的时候,三是是陈述事实与分析事实之间;四是上下内容之间有较大跨度时,均需要--定的过渡。

  在具体写作时,常用的过渡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运用过渡段。即作者专门使用一个比较短的,但又相对独立的自然段落,作为两大部分之间的过渡,从而把前面的内容通过逻辑形式转到后面的内容上去。过渡段在形式上可以是陈述句、判断句、设问句当中的任何一种。

  二是运用过渡句。即作者在上一个自然段的结尾处,或者下一个自然段的开头处,运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性句子来完成文章上下过渡。

  三是运用过渡词。即作者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进行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这些过渡性词汇有表示顺接的,如“因此”“所以”等;有表示因果的,如“总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有表示转折的,如“然而”“可是”“但是”“尽管如此”等。

  7.照应

  照应是论文在结构上、内容上相互联系的一种逻辑手段,它能使论文在内容上前后进行关照和呼应,浑然成为一个整体,使论文的结构更加严谨。在具体连接方式上它与过渡有一定的区别:过渡是从上文连接下文,照应则是由下文连接上文。

  在写作实践中常见的照应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首尾相互照应。也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无论是自然科学论文还是社会科学论文,通常都会在开头部分提出研究的主要的问题,再经过正文部分的阐述、分析和论证,最后才在结尾部分进行回答,归纳、综合得出文章的结论。

  二是前后相互照应。也就是文章上文与下文内容之间的相互照应。具体而言就是在文章前面提出问题,然后在文章后面进行回答;前文进行铺垫,后文进行阐述、分析和论证。

  三是照应文章标题。也就是文章的本论部分与文章的标题相互照应。这样的照应要求我们在论文本论的阐述、分析和论证中,必须适当点题,进而突出文章中心论点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当文章标题的含义十分深奥和深刻时,本论部分就更应该对标题进行适当的交代,b而点破主题,让文章标题与本论部分相互照应。

  8.详写与略写

  所谓详写与略写,指的是作者对文章内容在主次与详略.上的一种安排,目的是让文章主次分明,同时详略得当。

  在写作实践中,一般按照以下三个标准来对详略进行处理:

  首先是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来确定文章内容的详略。具体而言,凡是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关系密切的有关材料,肯定就是文章的主要材料,必然构成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取之宜丰,在篇幅上尽量安排详细一些,在内容写得更加具体和细致;凡是与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小论点关系不够密切的有关材料,则肯定是文章的次要材料,只能构成文章的次要内容,因此取之宜简,着笔从略,简单介绍即可;而与中心论点关系甚远,甚至根本没有关系的有关材料,则必须大刀阔斧地舍弃,因为留之无用,反而会对文章内容和结构造成伤害。

  其次是根据文章的独到见解确定文章的详略。由于学术论文作为作者研究成果的直接载体,其生命力就在于作者提出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独特见解,它们是学术论文的核心价值所在,当然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必须详写,篇幅量必须尽量大,从而将作者独到之处提供给读者借鉴和参考,并向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是根据读者的需要确定文章的详略。在写作实践中一篇学术论文内容上的详写与略写,还必须根据读者这个对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般来说,对于读者十分了解的一些内容,无论其在文章中作用多么重要,都必须略写;反之读者十分生疏、不甚了解的一些内容,只要有必要,即使只是次要性材料,也必须适当着笔,不然读者在阅读时就会不太明白、不太理解,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因此,撰写学术论文时,必须认真考虑和研究读者的实际情况,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和尊重读者,才能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内容安排上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