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结构 > 正文写作 > 博士论文写作

博士论文写作

医学专业论文资料的收集与加工

2024-10-27 22:12:36博士论文写作 学术堂 孟庆仁
医学论文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作者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研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即第一性资料;间接资料是作者整理、综合分析前人的资料,亦即第二性资料.

  医学论文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作者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研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即第一性资料;间接资料是作者整理、综合分析前人的资料,亦即第二性资料.无论作者撰写何种体裁的医学论文,都离不开收集和查阅医学文献资料.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只有首先掌握了大量资料,才能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

  医学论文资料的收集贵在平日积累.只有平时多学习、多查、多读、多记、多积累,丰富医学论文的资料,才有可能写出有水平的论文.

  一、医学论文资料的性质和作用

  医学资料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总结,是医学科学工作者经过辛勤劳动、反复实践而对某一事物提高认识后的记录.它记录着无数重要的设想、方法、数据及理论等,是世界知识的宝库之一.

  医学资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可用以充实论文的内容,提高论文质量;②提高写作的预见性,以吸取经验,避免重复,防止片面性;③利用所积累的某一专题的资料,为撰写论文做准备;④阅读不同专业的文献,可以帮助作者开阔思路,扩大视野,改进表达方式与提高写作能力.

  二、医学论文的资料来源

  医学论文资料来源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临床工作及卫生学方面的各种记录文件,如病例、健康检查记录、各种专门防治工作记录等.

  2.卫生行政部门的日常统计报表,如疫情报告、医院工作报表、职业病报表、传染病与地方病报告卡、出生死亡登记等.

  3.实验研究的记录,包括科研进行过程中每一实验记录的资料.

  4.查阅、整理综合文献资料以及总结经验体会的资料等.

  5.专题调查统计资料,例如各种流行病调查、死亡回顾等资料.调查资料可根据其目的和内容分为现场调查、前瞻调查、回顾调查和追踪调查等.

  三、医学论文资料的分类

  医学论文资料按取得资料的手段,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以调查方法取得的资料调查方法是对于研究对象不加任何人工干预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取得科学资料的方法.它在基础医学各科生理数据的获得,以及各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最多.

  2.以实验手段取得的资料实验手段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实验为了明确目的,完全是在人工条件下观察客观事物.

  3.以观察方法取得的资料观察方法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如新发现疾病的临床表现规律的研究、新的诊断技术的研究,新的治疗技术的研究,某种疾病诊断标准的研究,某些新药疗效与毒性的观察研究等.

  4.总结经验体会性资料在医学科学活动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对某一问题产生新的见解,形成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再进一步收集资料,加深认识,也是一种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它往往以述评、书评、商榷、意见、建设等形式发表.与其它资料相比较,这类资料的特征是事先无计划,未经设计;另一特征不仅有自己的资料,也有别人的资料.

  5.整理性资料是指整理、分析与综合别人资料,即第二性资料,属于医学情报研究的范畴.此类资料常以综述、讲座、专着、教科书等形式出现.

  四、医学论文资料的收集

  (一)资料收集的标准

  1.针对性 它表现为"取己所需,为我所用".作者必须根据学位论文写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现代医学迅猛发展,出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学科内的多层次发展,跨学科报道的资料剧增.统计资料表明,在查阅某一课题的文献时,从本专业期刊中只能找到1/ 3,从相关专业和其它专业期刊中各可找到1/ 3.这进一步表明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的必要性.

  2.代表性 作者收集的材料要有代表性,用这样的材料写成的学位论文,才有分量,说服力强.现代医学文献,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已超过任何其它学科.其出版形式有专着、期刊、报纸、专刊资料、会议论文集等多种,其载体除传统的印刷品外,还有缩微胶卷、录音带、视听资料及互联网资料等,其出版文字有世界上多种语言文种.作者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重点阅读那些有代表性、权威性的资料,浏览那些一般性资料,舍弃那些与论文写作主题关系不大的资料,以便选取那些对体现写作意图有直接作用的资料.

  3.可靠性 资料的可靠性首先表现为真实性和准确性,资料须来自客观实际,即来自调查、临床实践和科学实验,而不是虚拟或编造的.任何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都会使观点失去可靠性和可信度,从而使论文的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因此,不仅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要合理,而且数据的采集、记录及处理要正确,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保证论文的科学性.

  其次,可靠性还包括时效性、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其信息资料容易老化、陈旧,医学资料更是如此.要使资料新颖,关键是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资料.可比性主要是指收集的各组资料之间除了处理因素之外,其它因素均应相同,从而减少非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可重复性一是指重复实验或平行实验,二是指样本含量大小和重复次数多少.合理确定最少实验样本或调查单位数,能在避免不必要浪费的条件下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收集的材料如果缺乏可比性和重复性,也就失去可靠性.

  4.完整性资料的完整性表现在深度与广度的结合上.收集文献资料不但面要广,量要大,而且还要有一定深度.伴随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疾病以及防治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现在人们不只从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生态环境等宏观方面去探讨,而且还从细胞、分子等微观层次上去研究.有的医学研究者还从工程学的角度去探索人体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力图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各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化的机制.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医理、医文的相互交叉,大大提高了医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作者在收集资料时,不能仅限于本专业的出版物,应开拓视野,注意在深度和广度的结合上下工夫,收集完整、系统的资料.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收集资料可采取很多方法,概括起来,不外乎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的收集.

  1.直接资料的收集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收集真实可靠、生动具体的第一手资料,这对医学学位论文写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观察:即瞄准医学学位论文的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或实行部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感官来考察现象,获取科学资料的一种方法.它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如在住院条件下观察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疗效及副作用等.

  要想做出创新发现的观察,除了需多次重复、长期坚持外,观察还要力求准确、深入.科学的观察不同于消极、浮表的观望、注视,要把观察与积极思考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不只用眼睛看,还要动脑筋想,反复揣摩,注意追寻有价值的线索.与此同时,还应做详尽的笔记和绘图.此外,科学的观察还要求把总揽全貌与捕促细节结合起来.观察全貌,能对事物产生一个总的印象;捕捉有代表性的细节,则能深入具体地认识事物.首先观察事物的整体,对整体获得第一印象;接着以这个粗略的第一印象为起点,对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捕捉有价值的细节;然后把观察各部分所得印象进行归纳,获得对整体的第二印象.显然,第二整体印象比第一整体印象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更准确,因而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更符合实际.

  (2)实验:实验是为了阐明某一现象而建立一个特定的人为环境,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医学实验是为了某项明确目的,在全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仪器设备观察实验动物或人体的生理或病理现象,直接获取医学科研信息的方法.医学实验的特点在于它能简化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排除不必要的外界干扰,便于观察测量;其次,它能摸拟某些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在人体.上进行的试验,如致癌、致畸、毒性和长期动态观察等.医学实验研究有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两类,它是产生现代医学理论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实验的设计十分重要.其设计应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两部分,前者保证实验结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后者保证它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重复性.在实验设计初始就对这两个方面予以重视.在医学实验过程中,开始先进行一种小规模的初步实验(预试验)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初步实验不但能节省财力、物力和时间,还能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实验应分阶段逐步进行,因为下一步的实验可能要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加以修订.实验时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使用的技术方法,认识它的局限性和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尽管任何技术方法都难免会出差错,但实验人员应能迅速发觉这类问题.同时,对实验工作的全部细节应作详尽的记录,即使出现未曾预料的结果,也应忠实地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查对.

  (3)调查:是在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以语言、检测等手段向被调查对象收集科学资料的一种方法.它在基础医学各种生理数据的获得以及流行病学和卫生领域中应用得最多.调查的特点为样本大,应答率低,易产生系统误差,因此事先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设计,确定调查目的,拟定调查对象、数量、范围、方式,设计好调查项目表格,列出较为详尽的调查提纲.事后应将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得出结论.

  调查的种类有普遍调查(简称"普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3类,具体调查方法有开会调查、个别访问和问卷调查3种.

  2.间接资料的收集 医学学位论文写作中事实资料的取得,不能全靠研究者的直接观察,还需要查阅医学文献资料,以获取间接资料.只有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设计和研究才能承前启后,有所创新;才能正确体现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其学术水平,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工作.

  (1)医学文献的特点与类型:医学文献具有数量庞大,增长迅速,文种繁多,载体多样,内容既驳杂又分散,文献有效寿命缩短,交流传播迅速等特点.医学文献按出版形式可分为期刊文献(占65%)、图书(占15%)与其它文献(占20%)3类.

  1)期刊文献,主要包括各种综合类、专业类、综述类、文摘类杂志、学报、通讯、会刊、公报、快报等.期刊数量大,品种多,发行流通面广,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新颖,能够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是医学学位论文写作者必须查阅的文献.

  2)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教科书、专着、会议文集、年度评论、论文集、丛书、手册、百科全书、年鉴、词典、索引、书目、摘要等.

  3)其它文献,包括专利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

  (2)医学文献的检索: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学科门类繁多,资料浩瀚,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资料,文献检索是一条必由之路.在检索前,先分析一下课题检索的范围和要求,即需检索什么样的资料,为提高检索效率创造条件.

  1)医学文献检索按手段不同,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前者目前仍在广泛使用,它包括图书检索、期刊检索、科学成果检索、引文索引检索、学位论文检索等;后者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指国际联机检索、互联网检索和光盘检索.手工文献检索按检索程序的不同可分为:

  ①顺查法,由远到近顺时阅查,多用于已知课题开始时间,欲了解其有关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如某一实验方法使用的起止年代;某一药品的发明及临床使用效果等.

  ②逆查法(又称倒查法),其程序与顺查法正好相反,多用于比较新颖的课题的检索.

  ③追溯法,选择一篇较好的综述文献,然后根据该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有选择地查阅原文,再用同样的方法,不断扩检,直至满意为止.故此法又称"滚雪球"法.本法缺点为效率较低,最新文献易漏检等.

  ④分段法,是顺查法和逆查法的综合应用.

  2)医学文献检索途径有

  ①主题词或关键词途径,又称主题检索,它是根据文献的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该法迅速灵活,专指性强.

  ②着者途径,即着者检索,在外文资料检索中多用于检索权威机构、权威专家所做的研究工作.

  ③标题途径,即标题检索,在计算机检索中常用.用提问形式,将文章标题以英文输入计算机进行检索.

  ④期刊代码途径,即期刊代码检索,通过期刊代码输入计算机检索.

  间接资料的获得除通过文献检索外,还可通过咨询,向有经验的科学工作者请教,这种方法有时可获得文字资料中没有的珍贵资料.

  总之,收集资料要努力做到广收博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注意对直接、近期、典型、重要和具体资料的仔细收集,又要对间接、非典型、次要和抽象资料的浏览.查阅文献要反复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五、医学论文资料的加工整理

  (一)资料加工整理的意义

  通过收集得到的资料,数量大,杂乱无章,不便利用,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作出正确的评价.整理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再认识,使我们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系统、明确,并从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资料的过程既是资料增量的过程,也是资料增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系统、明确,并从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来.如果仅仅占有资料,而不能运用正确的理论思维把占有的资料加工成为一种科学的认识,不能用正确的科学思维从感性材料找出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写作就无科学性和创新性可言.总之,必须将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系统整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将资料整理有序才能提高写作质量和加快写作速度.

  (二)资料加工整理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也即逻辑思维法,它是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把部分、个别的认识概括成完整、系统的认识,使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概括性的一种方法.通过逻辑分析,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获得对资料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如临床观察某种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结果有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再进一步分析疗效与年龄、性别、体质、病程、临床分型等的关系如何,这样深入下去,有可能发现更有价值的内容.

  2.系统分析法 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优化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为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整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它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临床治疗更需要运用系统方法,只有把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如探索某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必须强调整体观念,用系统方法把人、病、症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不仅把某一器官、部位的疾病与把人的整体作为复杂系统联系起来,而且还把人与周围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考虑它们对疾病的影响,才能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3.概率研究法是从数量的角度研究偶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方法.概率是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在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医用统计学是材料和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方法.概率论是研究自然界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分支,是医学数理统计的一项基本原理和方法.整理材料的目的,是将原始材料,按性质和数理特征分别归纳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使材料系统化、准确化,便于叙述和进一步分析.性质分组是将计数资料按事物性质如性别、职业、婚姻、吸烟史等归类分组,提供各种率和比的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数量分组是在性质分组的基础上,按变量值的大小来分组,分组的组数多少决定于材料的性质、数据的多少及分析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图表概括材料:将原始材料先分组,逐个统计成粗表,再根据要说明的问题加以归纳汇总,提炼成细表,最后列出绝对数、平均数或百分率,形成论文中的统计表.这样可以避免冗长的文字叙述和注解,简明扼要,说明问题,便于比较分析.如果为了醒目,显示其规律性,可将数据部分绘制成统计图或统计模型使资料形象化,更有利于分析和比较.

  (2)运用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一般科研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可同时安排几个组.对两个或数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果既要分析它们的规律性.又要证实它们的可靠性,除运用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依靠统计学处理的方法,科学地处理有关数据,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进行统计处理时,应明了不同统计学处理所适应的对象及所代表的含义,如t检验用于判断两个同类的小样本统计量差异的显着性; u检验用于判断两个百分率或两个大样本统计量差异的显着性;卡方检验用于两组以上的百分率、百分比之比较; F检验用于多个均值之间有无显着性差异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