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优劣势及建议(本科)
题目: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优劣势及建议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构建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三、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五、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及误区
六、对于构建中小企业文化的一些建议
七、结语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日益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目前在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构建企业文化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就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作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构建及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伦理、习俗习惯、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其核心是价值观。[1]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企业文化是一种人心凝聚剂,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则是一种向心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其内涵是企业精神及价值观的体现。 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把 企业和员工蕴藏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形成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构建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归为四种:,辐射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导向作用。[2]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通过文化建设,中小企业能明确企业目标和经营规划,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的斗志;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和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 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3]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 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四)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过去,企业一般是靠物质资源来建立自身发展优势,主要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设备投入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方式不再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模式。[4]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文化担起企业发展推动力的重任。
三、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规模小,实力不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简单,抗风险能力差,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表现出“个人主义”的特征,即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主要角色。另外,由于很多中小企业创建时间不长,还停留在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大企业实施充分分工并实现人本管理快速创造财富的时候,中小企业仍然以求生存为主,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出“生计经济”的特点。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个人主义”与“生计经济”的现状又使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高瞻远瞩,不能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因而难以充分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特点,大多仍含有“小农经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表现为个人权威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人性管理的方法,强调企业以人为本,强调科学的管理方法要符合人性,有助于人性的发展。然而,在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中都没有体现出这种人性管理。第一,中小企业大都为个人所有,企业所有者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视为员工与自己简单的劳资关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中小企业推行的是“家长制”,员工仅被视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环节,在企业内部,一切都是企业所有者说了算。第三,中小企业以“个人主义”价值作为中心,在用人及对人的判断上,往往是企业所有者随心所欲,全凭个人喜好和关系的远近亲疏,因而难免失去客观与公正。而且对于白手起家的中小企业家来说,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视自己为企业的“英雄”,往往以牺牲员工的正常发展来满足其“英雄主义”的心理。
(二)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强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优良的企业环境来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来源,是企业战斗力的保障。对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大多以家属成员为核心,而对于外来成员,很难获得同等的机会,因而也就难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尚无规则可循,企业与企业的交易通常转化成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时,一旦员工掌管业务,与供应商或者客户之间建立起牢固的私人关系,他就具有控制和要挟企业的能力,也必然存在交易过程中所有者与经办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经办人员徇私舞弊,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不可避免。而对于丝毫没有归属感的员工,一旦拥有关系资源,往往另立山头,抢走客户,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眼前利益 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一书中提出了革新性的八种品质,其中包括紧靠顾客。出色的企业是靠用户和市场来驱动,而不仅仅依靠技术来驱动,对用户所作的各项建议,从用户自身的立场来看,都应该是经济实惠的。但中小企业尚处在创业与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其价值取向与行为往往背离用户,注重眼前利益,过分追求“短、平、快”,奉行“银货两讫,各不相干”。顾客是市场中最为核心的资源,由于背离了顾客,许多中小企业往往昙花一现,或者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行为根本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中小企业文化讲形式,但忽视内容;讲文化,但脱离管理 企业文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经济组织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使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的层面。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件事,大至企业决策的产生、企业中的人事任免,小至员工们的行为举止、生活习惯。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尽管有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存在不完全甚至错误的理解,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于形式,用来装点门面,而涉及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仍是老一套。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经常讲“文化”,却不用企业的文化来服务企业管理。
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只要重视,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而且与大企业性比,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具有包括组织优势、心理优势和文化优势等几大优势:
(一)组织优势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形成一种扁平化组织结构。[5]正是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给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带来较大的优势。 首先,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灌输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企业文化建设往往遵循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因为企业文化要得到全部员工的认同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众多的员工要接纳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必定有一个过程,过程中员工原有的价值取向必定和企业的价值观有冲突和矛盾,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小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使企业家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到员工最真实的想法,也极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信息反馈,有利于企业家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的调整,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 其次,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中的组织内耗。在中小企业里,中小企业主要的领导数量有限,在企业文化自上而下推行的过程中,只要开始在他们之间达成普遍共识。[6]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整个企业兴衰成败生死存亡是企业内部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他们都会毫无怨言地接受,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文化在建设或重塑是在企业组织间的内耗,也降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本。 另外,中小企业扁平的组织结构还有利于模范群体文化的导向作用的发挥。在这种员工广泛交流的扁平组织结构中,模范人物典型就在员工的身边,是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实例,这在教育上有实例教学的功效。
(二)心理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的心理优势与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不是呈正相关的,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比大企业反而具有心理优势。 首先,中小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小。中小企业中并不是说没有非正式组织,而是因为中小企业中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基本重合,所以大大降低了它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非正式群体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它对企业的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非正式组织能满足员工的需要并协助企业克服困难和转变后进员工思想,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破坏企业利益、干扰企业目标实现、对抗企业领导、制造矛盾冲突。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处理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在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家和员工交流多,具有比较和谐的关系,由于企业家能力强,所以很可能也是在非正式群体中的领导者。这就大大降低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的消极作用。
(三)文化优势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中小企业虽然很难形成大企业那样系统完善的文化,但是他们也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质文化,并且相对于大企业而言,还要容易得多。中小企业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它的文化资源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正好可以发挥这种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潜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里,每位员工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摆脱困境,都认为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于是就会自觉认同一些对企业有益的文化模式,而且还会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这对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是一种独特的优势。
五、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及误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占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也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力和财力的束缚,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企业资金和规模普遍偏小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最直接的制约就是资金。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企业会把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就很难再有力量去建设企业文化。由于企业规模小,在许多中小企业所有者的心目当中,“生存才是硬道理”。虽然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有所期望,可谈到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就头痛了。没有人才,又吸引不了人才;请外援,又觉得没有必要。总之,资金上的束缚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限制。
(二)人力资源不足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本行业、地区乃至全国、全球知名度都不高,这就难以吸引到需要的优秀人才。大多中小企业缺乏对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足够认识,或者是由于人手不够,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再者就是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中小企业很难有资金和精力从事专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缺乏人力资源竞争优势,导致人才不足。
(三)领导者和员工的素质限制 中小企业家大多白手起家,凭借个人的眼光和胆识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而企 业家本身的素质,无论是在企业管理的理论水平还是个人的人文修养则参差不齐。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不全面。所以即使企业家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意义,企业文化的建设仍然前景堪忧。由于素质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观念上存在着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1.文化无用 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只有订单的数量、营业额、利润、回款、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才是企业的命脉,文化建设是虚空、无用的,它不能帮助企业带来订单的增加,尤其是从短期来看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有立竿 见影的效果。
2.个人文化 很多企业将文化说成是企业家个人的文化。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家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强调企业家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企业家有了某种文化的自觉,才能在企业中大力提倡、推行文化管理。但是企业家的倡导作用放在整个企业发展这样一个宏观角度来说是不能完全代替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的,因为它不能代替全体员工去认同和内化本企业的文化。一个人的观念不是企业文化,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够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一个企业建设自己的文化首先应该认识的问题。
3.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该承认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的确存在着联系,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有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但不能将两者混淆甚至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
(四)缺乏规范的制度化管理
对于现代化的规范制度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这一巨大的群体中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缺位状态,很多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不按章执行。由于企业缺乏规范的制度规定和科学的组织运行体系,企业基本上依靠的是人治,必然导致个人对企业经营产生极大地影响,个人的行事风格、好恶、情绪等因素也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更甚者,弱化了企业运行的基本单位如部门、车间等组织机构的应有功能,甚至使其沦为了某些经营管理者个人的附庸。
六、对于构建中小企业文化的一些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问题,只有客观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促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对此,提出几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企业家的素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大部分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家的文化绝大程度上构成了该时期的企业文化,这时候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水平。经营者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努力培养成学习型的企业,首先自己要成为学习型的经营者,这样才能带出学习型的组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这个组织学习、掌握新知识并将其转变为实际行为的能力。也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产生先进的企业文化。所以,各级经营者要不断地学习。广大职工也要成为注重学习的职工,使学习的气氛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显着特征。
(二)建立明确分工体系 中小企业家们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经营一把手,已经不能过清醒的认识自己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以致产生领导行为的偏差。改变这种具有危险性的现象,必须让企业家分权,切实授权于各职能部门;建立健全责、权和利相一致的领导体系,使各个部门和各个管理者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各负其责,避免“越级管理”和“越位管理”。虽然企业家的权力分散了,却可集中时间和精力,更好地规划企业的发展,思考关乎企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企业的领导体系,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但是科学的领导体系必备的条件是明确的分工、清晰的角色认识和正确的角色扮演。
(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要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企业文化要全面系统的发挥作用,就要通过有效的宣传贯彻手段将其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宗旨内化于全体员工的心里,让其认同并遵守,并最终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中。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宗旨固化在企业的制度规范中,对文化的内化起到很关键的促进作用,因为制度对员工更具有强制力,规范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趋向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内化于心,其后就自然会外化于企业员工的每一个行为之中。制度本身产生不了约束或激励的功能,实施才是实现制度功能的关键,否则即使再科学的制度也不能发挥作用而只能是一堆没用的废纸。因此为保证制度发挥功能,在执行上,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公信力和诚信度。管理者在用制度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做到言出必行,确实保证规章制度的要求,公私分明,说一不二。只有规章制度得以有效地执行,才能树立制度的权威。所以,在人情论浓厚的中小企业里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就要淡化私情和亲情的色彩。
(四)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体制 正如上文所说,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人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只有成功地吸引和激励了这类员工,企业才有可能发展壮大并保持比较领先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用人、留人和引人上做好。在用人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企业的发展还要留得住人才,留住人才并不代表要对人才高薪厚禄,予取予求,要用文化留人。引人,用人,留人。三者相辅相成,只有先吸引来了人才,加以任用,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才会留下来。并且一旦这种引人、用人、留人体系运转良好,又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中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七、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秀企业文化的理论支撑,而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要求企业家对高尚文化和创新管理模式进行追求。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长期积淀和不断完善的结果。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培育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确立为企业的战略重点。只有培育和建设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3-26.
[2] 曹振岐.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新西部,2009,(2).
[3] 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2-17
[4] 黄昌富.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J].经济师,2002,4:147-148
[5] 张竖峰,田晓.浅谈企业文化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8).
[6] 吴鸣.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企业家信息,2005,5:97-9
[7] 林健松.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刍议[J].青年记者,2006,(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