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逐渐形成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
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为500字左右,字体为宋体四号。内容应涉及本科研工作的来源、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过程、主要结论。注意突出论文中具有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部分。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论文中必要的信息。应含论文的中心内容,简短明了,摘取原论文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字后不打标点符号。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KEYWORDS:
目 录
1会计电算化概述
1.1会计电算化
1.1.1会计电算化概念
1.1.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1.2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2.1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异同
1.2.2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3.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1.3.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2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2.1企业内部控制简述
2.1.1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2.1.2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2.2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2.2.1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2.2解决对策
3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3.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3.1.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含义
3.1.2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点
3.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3.3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4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我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4.1.1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是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4.1.2传统会计控制机制的局部失败要求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
4.1.3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依赖性
4.2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5.1加强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控制
5.1.1建立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组织机构
5.1.2建立严格的上机管理制度
5.1.3贯彻职责分离的监督制度
5.1.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5.1.5重视内部审计功能
5.2注重数据和程序控制
5.3强化网络安全控制和完善系统维护控制
参考文献
后 记
1会计电算化概述
1.1会计电算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信息革命,同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促进会计工作从手工处理向计算机处理转变,使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
1.1.1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 技术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它的使用,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数据共享、查询速度快捷、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
1.1.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也日益丰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更加广泛,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看:
1.广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内容
(1)会计电算化组织机构的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会计工作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宏伟事业,它是需要宏观和微观领域共同努力的一件大事。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应由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事务管理机构负责。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事务管理机构内应设置专门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各级业务主管部门也应设置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也需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门人员。
(2)推广通用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加速会计电算化进程
软件的重复开发,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促进会计软件的通用化、标准化、商品化是各级管理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研制适合自己的会计软件。
(3)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和甩账
保证会计核算软件的正确性,关系到财务会计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因此,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及其合法性、安全性等进行评审。对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都需要经财政部或省市财政部门的审核,同时还要求在甩账之前,经有关部门批准。
(4)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会计电算化不仅使计算工具得到简单替换,而且对会计核算内容、方法、形式等产生了影响。因此,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有关制度,从原则上多会计电算化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部门、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形成本部门、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5)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关系,十分复杂,并且一般都要分批分期进行。因此,需要对这项工作做出整体安排,确定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以便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近期规划是对今后较短时间内所要进行的会计电算化改造和所要达成的目标做出计划,一班比较具体,而中长期规划着眼于全国以及地区、行业、部门、单位会计电算化中期规划和长期发展,确定整体发展方向、目标和步骤。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应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对今后较长时间的数据处理要求、资料来源、人才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有了这些规划,会计电算化工作可以在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6)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硬软件的配置和开发过程就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7)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主要是指制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8)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培训
会计电算化需要大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应用人才,要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员,如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编程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等。目前企业一般都缺少这样的专业人员,因此需要及时培训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以满足需要。
2.狭义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内容
(1)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置帐套、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电算化主要是指这几个方面运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也就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这一过程。
(2)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信息,帮助会计人员合理地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电算化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会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对会计事项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决策。它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完成决策工作。会计决策软件根据会计预测的结果,对产品销售和定价、生产、成本、资金和企业经营等内容进行决策并输出决策结果。
1.2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2.1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异同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1.两者的共同点:
(1)系统目标基本相同。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通过会计信息处理实现加强
经营管理、参与经济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遵守相同的会计规范及各项政策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严格遵守
会计手工处理系统所遵循的所有会计规范和政策制度,会计信息的处理必须遵循合法性、合规性的原则。
(3)遵守相同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结晶,会计
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现虽然会引起会计理论与方法上的变革,但这种变革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也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无论是会计信息系统还是手工会计系统,它们都具备信息系统的五个功能:①信息的收集与记录;②信息的贮存;③信息的加工处理;④信息的传输;⑤信息的输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由于使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应当比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功能增强。
2.两者的不同点:
(1)运算工具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采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手工会计系统则采用算盘,计算器,速度慢,容易出错。
(2)信息载体不同。在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中,会计信息的载体是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纸介质;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被记录在磁盘等磁性载体中,以磁性载体记录和存贮的会计信息具有体积小、查找方便、易于保管和复制迅速等优点,缺点是很容易被删除或被修改而不留痕迹。
(3)账簿记录规则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日记账和总账要求是订本式账簿,明细账采用活页式,账簿记录的错误用划线更正法、红字冲销法或补充登记法更正。会计电算化的账页可以用打印纸打印,如果发现登帐错误,只需要输入“更改凭证”进行修改。
(4)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不同。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为了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一般通过人员之间的职责分离来实现相互牵制,并由人工完成各种核查、核对和审核等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系统中,由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进行集中化、程序化处理,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相互牵制的控制措施也会失去效用。同时,计算机电磁存贮介质也不同于纸质载体,其数据容易被不留痕迹地修改和删除。因此,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系统处理及存贮的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必须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5)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不同。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信息是以纸张为载体进行保存的,而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档案的保存方式以磁介质为主、以纸介质为辅。
(6)系统运行环境要求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打印机等通讯设备等精密仪器要求防震、防磁、防尘、防潮,所以系统运行环境必须保证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
1.2.2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有:
1.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的计算、分类、存储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不仅把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运用和处理的速度是人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2.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必须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的问题。因此,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是会计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同时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
3.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会计工作效率在采用电子计算机后得到很大提高,会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4.促进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许多会计人员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其中一部分会计人员还学会了开发会计软件;另一方面也使会计人员有了脱产学习的机会。这必然是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随着会计电算化开展而逐步提高。
5.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根据一些企业的统计,会计信息约占企业管理信息的60%到70%,而且多是综合性的指标。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强大功能,可以及时为管理提供信息,预测未来各种经营活动方案,反映市场变化趋势。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共享,可以迅速了解各种经济技术指标,极大的提高经济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6.促进会计自身的不断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还必将对会计核算方式、内容、方法、会计核算资料的保存,以及会计理论等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其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1.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3.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为:
1.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比较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2.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还处于低层次的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作用发挥还不是很充分。企业除了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还必须配备既懂计算机操作又懂会计知识的人员来进行操作,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操作,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1.3.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发展,面对改革的时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我国会计电算化有以下发展趋势:
1.向“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
“管理一体化”是指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开展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工作。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是整个管理电算化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需要其他部门电算化的支持,同时也给其他部门提供支持和提出要求。从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将逐步与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结合起来,由单纯的会计业务工作的电算化向建立财务、统计信息综合数据库、综合利用会计信息的方向发展。
2.单位会计电算化与行业会计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单位会计电算化是行业会计电算化的基础,行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将促进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将继续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
3.软件技术与管理组织措施日趋结合
电算化会计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在企业中,一个良好的财务软件需要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与之配合,这样会计电算化才能充分发挥效用。
4.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004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GB/T19581-2004《信息技术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这个标准的贯彻执行,将解决各种会计软件之间及其他相关软件之间的数据接口问题,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相互规范传递、会计工作电算化后的审计,从而为更充分和更广泛地利用会计信息服务。
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过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验收规范、标准化的文档、管理制度将逐步形成。
5.会计软件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支持跨平台运行,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系统高度集成,实施分布式的应用,多语种支持及个性化用户界面,可靠性和安全性将极大提高,同时还面向电子商务应用。
6.与手工会计制度融合为一体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将全面形成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及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责权、电算化后的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
7.计算机审计将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穿透计算机审计发展
随着电算化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将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穿透计算机审计发展,从而更充分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护单位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2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2.1企业内部控制简述
2.1.1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2.1.2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为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正确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保护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政策的实施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讲,内部控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内部控制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
用是无可否认的,但由于成本限制、串通舞弊、人为错误、管理越权等固有限制,其自身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当然,由于这些限制是内部控制所固有的,并不能被完全消除,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有效解决。
3.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计需要记录与企业供、产、销经济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情况,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内部控制来加以约束,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各个部门及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2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们都知道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在一些企业中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2.2.1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
1.内部控制的建立不完整,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使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许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偏重于事后控制,通常是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2. 企业监督不力,财务控制存在漏洞。一些企业虽然都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监督效果却不明显,企业在对客户的信誉、资金等财务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3.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失效。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企业的风气或氛围,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所有其他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失效,将直接影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并影响其他控制要素作用的发挥。
2.2.2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领导应该要重视内部控制,在建立组织机构的过程中,应该对重要环节实施重点监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要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发生,对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
2.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内控人员应该是企业中有较高管理能力的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人应当成为某一方面管理的专家,这样才能很好地监督执行规章制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全面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控制技术和控制知识,使内控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揭露、制约各种不道德和不规范的行为,协助企业管理层履行管理职责,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3 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3.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征,内部控制技术在电算化系统管理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3.1.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则是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ent为代表的技术的和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
3.1.2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点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仍然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但其控制的重点、范围、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1.控制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数据的处理、存储集中于职能部门,所以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将转移到职能部门。
2.控制的范围扩大。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工会计系统的不同,会计电算化系统控制中包括手工系统不曾有的控制内容,如对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3.控制的方式和手段由手工控制转为手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手工系统中,所有的控制手段一般都是手工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原有的手工控制手段依然保留,但增设了一些包含于计算机程序中的程序化控制。一般来说,电算化程序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越多。
3.2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系统有许多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征,如数据处理集中化、数据存储磁性化、肉眼可见的审计程序减少、初始化成本高等,这些特点以及对企业和社会日益深远的影响决定了在此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比在手工系统下更为重要。
1.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及外部利益相关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对电算化系统产生的信息的依赖性增大,而这些信息的质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内部控制状况。电算化程度越高,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依赖性越大,内部控制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的质量。因此,随着电算化的日益普及提高,不仅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与改善,外部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以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
2.保证电算化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随着电算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企业会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电算化系统也逐渐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受系统资源的安全性、效率性影响加大,因此,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资源的安全与完整,企业需要通过内部控制的手段加强系统资源的管理与运用。
3.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表明,企业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有些风险减少,但同时也增加了在手工系统中不曾有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以降低审计风险和提高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
3.3会计电算化对传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1.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所具有的分工功能逐渐合并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职责分工是一项很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记录总账和明细账的职责要分工,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这些风逐渐被并入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中。
2.手工会计系统的凭证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逐渐减少
凭证是经济活动的依据,手工会计系统中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有相应的凭证。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人员经常把业务直接输入计算机,没有留下任何凭证。
3.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自动授权、批准
手工会计系统中,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授权人员的签名或盖章,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可直接由电子数据处理功能取得授权、批准。
4.会计人员及岗位的设置要求提高
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操作人员都是专业的会计人员,他们按照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除专业的会计人员外,还增加了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他们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其岗位的设置也相应的增加。
4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账务处理流程和工作组织方式等许多方面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同,并且使用该系统存在着特有的潜在风险,因此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4.1.1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是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传统的手工会计主要采用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相互牵制和制约的会计岗位,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多重反映或者相互稽核关系进行控制。例如,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分别记录,结果相互验证;通过对账和内部审计 进行账证核对,账账核对,保证记账的正确。而电算化系统下,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
4.1.2传统会计控制机制的局部失败要求加强电算化内部控制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 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 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4.1.3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依赖性
借助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和整理,通过系统接口或集成方式做到数据共享,需要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增加辅助核算,把以运筹学为主的数学 方法和数学模型开发成方法库和模型库,并同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先进快速的处理和计算机优势实施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为企业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创造的条件。同时也让人类对计算机的依赖日益严重。
4.2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般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数据存储方式改变面临的控制风险问题
在手工方式下,会计数据以证、账、表等形式记录在可视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是,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数据被直接存储在磁盘上,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由于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
2.因数据输入不当导致的控制问题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所有的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明细账、总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错误,造成输出信息的失真。因而数据输入不当的控制问题成为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
3.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不到位带来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会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普遍重功能、轻安全;计算机硬件设备配备不全,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到会计软件的正常运用;磁性介质本身易受环境 影响,会计数据存在意外丢失或损坏;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特点使大量会计信息在通过网络通信 线路传输时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有可能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等。这些问题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4.组织管理 控制不严带来的问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层层复核、道道把关,具有严格的审核和复查机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使得某些人员既可以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以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此外,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对整个系统及控制措施比较了解,系统内部人员彼此也相互熟悉,往往不能严格执行一些安全保密措施,使得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
5企业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随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内部控制存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5.1加强有关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控制
5.1.1建立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组织机构
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应及时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电算化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组织机构,这样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5.1.2建立严格的上机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信息具有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特征,因此企业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保证专人专用,同时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上机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位工作人员只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和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操作日志等。
5.1.3贯彻职责分离的监督制度
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每一项可能引起伪造的经济 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同时,企业在电算化会计系统控制中,为了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将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职位轮换制度。
5.1.4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企业应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保存和调用等方面的工作。财务 部门对于已输出的磁性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应及时加贴外部标签,指定专人妥善保管、存档,并定期检查、复制,对会计档案的调用要有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另外,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1.5重视内部审计功能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等工作的评价和检验 ,有利于检测财务软件的可靠性,发现各种内控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企业也可以委托一些外部的审计机构来进行专项审计,以便发现企业中存在的漏洞。
5.2 注重数据和程序控制
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泄露、不被篡改。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 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在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新安装之需。程序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订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来历不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等。
5.3强化网络安全控制和完善系统维护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企业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隧道技术等来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
系统的维护是指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维护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对硬件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及时排除并做好故障分析记录。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级过程中,企业要保证实际会计 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
参考文献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参考文献
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出三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名人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着录取法。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示例:
1.连续出版物(期刊):[序号]作者。题名。刊名[J],出版年。期号:起~止页码
2.专着:[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页码
3.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