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文科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简述
成人高校文科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可以说是对毕业生进行一次更高档次的学业综合性考试。这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创见性劳动过程的最后一个关键的环节,它不仅是评审毕业论文的一个透明度大、行之有效的环节。也是毕业论文评审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因此,成人高校文科对每一届毕业生的论文评审工作,都必须全力抓好答辩这个重要的关键的环节。
笔者认为不管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成人高校文科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利多弊少。应当提倡,应当坚持,持之以恒,必然成效显着。这是因为毕业论文答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在众目睽睽的大庭广众场合,对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真实性进行公开的审查,要求学生有“问”必“答”,并可以展开有理有据的“争辩”,从而达到检查教学质量的目的;答辩,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或对自己在毕业论文中阐述得不够清楚、不够详细、不妥当、不确切的地方加以补充、修正,或对由于受论文篇幅限制而来不及详尽展开或不便详述的间题加以解释、说明:或对自己的学术创见、观点进行申述,以便使主持答辩的老师更全面、更准确了解自己的水平,并对自己的口才、辩才进行综合的评价。一言以撇之,通过答辩这个环节,可以保证真水平、真质量。具体又可体现在以下儿点:
第一,它是检查“教书育人”质量高低的一种手段。首先,毕业生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使用,从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到论文的脱稿,从理解有关知识到分析、解决实际间题(学术问题或现实间题),从论文的构思到布局谋篇,从语言表达到写作技巧,从成文定稿到准备答辩,从走上答辩台到答辩结束,学生付出心血和代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谁在平时刻苦钻研,谁的知识面就愈野底子就愈扎实,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而这一切,又与老师平时传授知识的多寡、深浅和“育人”的责任心强弱有极大的关系。从广义上说,学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场上的所有表现,就是学校“教书育人”质量高低的缩影;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其包含有思想意识问题,在分析、解决实际间题里面,会反映出世界观、人生观、苦乐观等的问题,这无疑都与教育者有关。
其次,通过论文的答辩,可以检查老师的学术水平和认识水平,可以检测老师的事业感和责任心。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评审的全过程中,贯穿着老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主线,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成人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在答辩时其应对应变能力的强弱,固然是学生本人的“内在力”起主要作用,但并不可能完全排除和取消老师的指导、帮助、启发等“外在力”的影响,没有指导老师从思想上、学术上的谆谆诱导,没有指导教师认真、负责的多方指点,没有各任课教师的平时的教诲,就不可能有学生毕业论文的瓜熟蒂落。而大凡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不理想,都可以追根到教师(尤其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思想、学术水平欠佳的问题上。为了教学质量,我们不能不要求成人高校文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消化基础理论知识,并要热情指一导和鼓励学生为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狠下苦功夫。为此,应当提出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成人高校文科的教师,应该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既懂教学,又会科研;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质,就是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为达此目的,就要求老师本身必须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第二,答辩是检查学生“学”与“用”的效果的尺寸。首先,通过答辩,可以比较准确、全面地检查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有岁J。成人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教学要求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不能动摇的。一个成人高校的毕业生,无此能力,其文凭就会‘贬值”。就会影响我国国民教育的整体质量,不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其次,通过答辩,可以进一步检查学生平时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也可以促进学生温固知新、激励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补缺补差;牢固地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做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增强他们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培养学生谦逊谨慎和自我批评的品德。成人高校文科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成人高校文科中一部分学生那种过于世故、不属别人批评的表现,时有流露。通过答辩,可以让这部分人接受一次现实的、生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的再教育,克服目中无人,“文章是自己的好”等错误认识,更虚心向他人学习,更谦逊对待别人;答辩,还可以扭转成人高校文科学生那种学习满不在乎、粗心大意、“不求优秀,但求及格”、无所作为的“60分万岁”的思想倾向。
再次,通过答辩,可以培养和提高成人高校文科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应用能力,这是成人高校一个重要的、关键的教学环节。成人高校要把培养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做为自己为办学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不管是文科还是理工、农医科,其毕业生的论文都要立足于立用,立足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成人高校的质量观。
第三,答辩,对成人高校文科的教学改革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李鹏总理曾强调指出:‘成人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活”。这就是说,成人教育,不但办学形式要活,传授知识也要活。活,主要体现在应用上。成人高校的学生(包括文科生)来学校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这同成人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在答锌这个环节中发现学生在应用方面所存在的共同性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科或学校在教改中存芷的问题,它将会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力争尽快解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至少对下一届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总是有好处的。我们认为,成人高校要培养应用型或工艺型_久才,必须对学生加强基水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要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而成人高校的教学必须从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中心,强调应用,突出实用。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高校这种转向,是突出了成人教育“活”的特色,是顺应社会需要为改革举措,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表现,也是成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四,答辩,为成人高校文科学生毕业后进一步从事科研、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间题,为今后评定专业职称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文科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不管答辩的效果如何,都会从中获得有益的东西.它既促使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又能得到一次全面的补缺、补差的学习机会,从而力口深对“自我”的认识,并以此为应用、科研的新起点。
笔者所在学校的“工人运动与工会建设”专业的五位学生,就是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对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认真的修改、充实,池们的论文被《柳州工运》杂志刊用,他们也因此评上了中级职称;另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吸取了答辩的经验、教训,毕业后不到两年他的30多篇文艺作品先后被省市电台、报刊录用。这儿位学生在我校的“毕业生追踪调查表”中不约而同的写道:有此成绩,首先得益于毕业论文答辩。
第五,答辩为用人单位择优用人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就文科而言,除要求毕业生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对其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口头表达所需要的应对能力、争辩能力,思想灵敏度所具有的应变能力等等,都比任何一个时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成仪高校文科毕业生不具备这些素质回到原单位后,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而丢掉原来的“乌纱帽”、失去原有的“位子”,也就难以适应改草开放的新形势。成人高校文科学生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可以使学生或多或少地提高上述素质。
毕业论文答辩不渔能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真伪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透彻程度,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主答辩老师的中途插问,更能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对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通过“辩”,又使其“辩才”有充分施展的机会。毕业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还能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文明的言论、举止的“外才”。所以,毕业论文答辩这个环节对学生而言,既检查了其文才、又检查了其德才;既检查了其肚才(知识的深度),又检查了其口才;既检查了其内才(思维的敏捷程度,对现实间题认识的正确程度),又检查了其外才。一个成人高校文科学主具备有这六种“才”并达到一定的高度,又能运用自如,他们回到原单位后,不但不会被单位“沙鱿鱼“,相反会被视为“宠物”而倍加重用。如能这样,成人高校的特色就更加显示出来了,学佼就可以无愧地说:自己为社会培养了“四有”型的应用人才。
毕业论文答辩不但有如此重要的“检查”作用,而且还有“促进”的作用;一旦形成制度和规范,它对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求学,对学校的办学,都将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尽管毕业论文答辩的作用如此重耍,但并不是所有的成入烹校文科教师都能这样认识的。有的同志认为:高校本科主搞毕业论文答辩是应该的,成人高校的专科生嘛,似乎大可乎另有深意。秋凉季节不适宜再着轻薄的罗裙。此处的春、秋,不只指自然的时令更替,更暗指得宠与失宠。“不堪”,既指衣服破旧,不能再穿,更是指不忍重睹旧物,再忆旧情。
但是“妾”却无法把千般烦恼一边儿抛,始终舍不得丢掉这个以往美满爱情生活的见证,既怕看到它引起旧恨,又时时想见到它回味咀嚼半世的酸甜苦辣。于是她无法摆脱,也不再摆脱这种矛盾的心境,只能在无穷的回味与追悔中,吸饮自己人生的苦味之杯了。诗人崔国辅为什么对宫娥缤妃的失宠之怨如此关注?从他的遭遇中不难找到答案。崔国辅,生卒年不详,江苏吴郡人,唐开元十四年进士,任过许昌县令,后做到集贤院直学士、礼部郎中,正是君王宠幸,春风得意。天宝年间被贬为晋陵司马后则一级不振,在萧瑟秋风中苦度余生。可见,诗作明写后宫之怨,暗中则发泄自己久受新君冷落、仁途失意的不满情绪。清人刘大布魁说它“刺先朝旧臣见弃”,可谓一针见血。
生活中常可看到,普普通通的物件,一旦卷进了某种感情乡l葛之中,对当事人来说,它就成了打上特殊情感烙印的纪念物。或爱或恨,或慕或慎,感情一旦溶入,价值顿增百倍。一片枯萎的花瓣,半段残缺的铅笔,一个生锈的水杯,几粒变色的红豆,这些他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当事人却视苦至宝,珍藏于室。只有他(她)才知道在这些个不起眼的物件中,翻腾着何等炽烈的感情岩浆。正是这些复杂的感情体验,在一个方面导致了人生的复杂多变,各各不一。人在世上,经事虽多,谙事却难。这首诗中不为旁人所重的旧罗衣,恰恰就是宫人(诗人)感情的外化物,它激起了她(他)何等巨大的感情浪花啊!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颇有特色,以宫人自述的第一人称,娓娓道来,真切感人;纯用白描手法,紧扣住一件并未登台亮相的旧罗衣,以物喻人,托物言情。罗衣,亦可看成宫人(诗人)自己,罗衣破旧,喻人老珠黄,韶华已逝,虽“有”而不见出示,可见她(他)不堪顾影,却仍自怜。后二句尤为出色。前句写大动,后句言大静,冷暖色调反差极大,喻指巨大的感情落差,使诗作展现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并令人从中深晤到某些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