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结构 >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

最新研究生毕业答辩程序时间及范例

2024-07-02 20:16:02论文答辩 学术堂 蒋老师
多数研究生对于毕业论文答辩时每段程序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控制,下面我们学术堂将分享给大家研究生如何更好的控制毕业答辩程序时间,同时精选1篇研究生论文答辩范文。

  多数研究生对于毕业论文答辩时每段程序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控制,下面我们学术堂将分享给大家研究生如何更好的控制毕业答辩程序时间,同时精选1篇研究生论文答辩范文。

  答辩程序时间: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5分钟)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10分钟)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5分钟)

  下面我们整理一份研究生论文答辩范文,大家可以参观下,他们如何控制程序时间。

  范文:

  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我的论文题目是《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及对策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在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方面。

  研究目的:
  第一,提出一个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理论模型(框架)。
  第二,在这个理论模型(框架)下,对抽象的、理论化的“国民阅读行为擅变”进行可操作性描述,提炼出一个内容丰富、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
  第三,将指标体系通过问卷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表现。
  第四,质化方法与量化方法相结合,探寻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原因,探讨这种擅变已经产生并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社会如何应对。
  上述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构成本研究的目标体系。其中,第二是研究的基础,第三是研究重点,第四是研究的落脚点。

  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有三:
  第一,对传媒产业发展尤其是出版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对制定实施关涉阅读问题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第三,对国民个体正确开展阅读活动具有指导价值。

  理论意义有二:
  其一,能促进阅读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阅读社会学的研究体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其二,有助于丰富出版学、传播学、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
  其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从三个板块展开,包括研究基础、研究设计、研究结论。其中研究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己有调查结果的整合分析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交代本研究的流程、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研究结论包括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表现、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原因、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影响、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的应对之策四个方面。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总体而言,本研究采用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力求准确地阐释有关国民阅读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具体进展,并进而具体研究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擅变。
  (2)社会调查法为了能充分揭示我国网络受众的阅读行为,我们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2013年3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采集有效问卷4256份。这些数据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3)三角交叉检视法经过发展,研究整合包括跨学科整合、理论整合和方法整合三个方面。跨学科整合,就是采用不同的学科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个复杂的问题,以便不同的学科理论能够通过各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同一个现象,并能够更好地达到研究目的。

  然后,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论文从“考研热”现象入手,通过对东北财经大学同学就业和考研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了考研的机会成本,并引入教育经济学中对于教育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计算了考研的投资收益率,通过直观的数据反映了考研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及投资收益率的高低。
  2、理论视角的综合创新。本文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社会分层理论及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投资收益进行研究,通过对本科生考研意向的调查,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查,通过计算考研的机会成本来分析考研是否是一种理性选择,是否是制度和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被选择”.
  3、探析问题原因的综合创新。本文在探析考研热原因时,综合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宏观层面的高等教育制度和社会分层制度层面来探讨造成“考研热”的环境因素,从中观层面的学校就业指导层面分析学校指导偏向的原因,从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选择层面分析考研群体自身做出选择的原因,从而对考研的“选择”与“被选择”进行解答。

  最后,本文的不足。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万分肯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