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的“三境界”
2024-10-27 22:13:05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堂 黄小花
思辨性与深刻性是论证集中的一种体现。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积极投入和参与。有“话”可说是前提,把“话”说好是要求,二者都偏废不得。写作就如弹琴,有把好琴未必能弹出美妙的琴音,拥有美妙的琴音未必能奏出名曲。如何写出一篇内
内容丰富、说理深刻、论证集中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通常具备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对应着议论文写作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形成,既独立发展,又相互联系,对写作者能力的要求依次递增。借助古典诗词的形象性,引用三句诗句来描述这三种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称之为议论文写作的“三境界”.本文比照这“三境界”,立足中学生议论文教学的现状,谈一谈改进的意见和方法。
境界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好的议论文可以映照人生世态,可以阐明观点道理,就像“半亩方塘”,把“天光云影”尽纳其中。积累是语言能力养成的根本途径。议论文的内容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文章语言的丰富多彩,还体现在写作过程中有足够多的语言材料可供选择。语言要丰富,根基在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句式的积累、优美语段的积累和素材的积累。只有扎扎实实地过好“积累关”,才有更多的语言材料供以支配,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在积累方面主要存在两种不好的现象:一是过分强调语段和篇章的积累,却忽视了词语和句式的积累;二是过分强调识记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培养。前者导致产生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坏习惯;后者导致出现有积累但是不会运用的困惑。写作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缺少自己思考,仅凭迁移、模仿别人的成果,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议论文写作内容的积累应该是全方位的。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眼到,强调看。看经典名着,看报刊杂志,看电视网络。中学生迫于课业的繁重和学习生活的相对封闭,可以充分利用好纸质媒介的途径,尽可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通过网络和电视为学生搭建了解外面世界的桥梁,保证学生与社会同步成长。(2)口到,强调熟读能诵。背诵经典,特别是强化经典文言文的背诵。诵读的内容应该立足于课本,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拓展。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早晚读和课堂有限的诵读时间,辅以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与热情。(3)手到,强调勤做笔记。“好记性不容烂笔头”,要巩固和优化阅读效果,做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随文注释、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都是很实用的方法。(4)心到,强调思考。不经过自己思考的知识,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要及时巩固学生的积累成果,单凭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持之以恒,是很难做到做好。
以上方法是夯实语言基础最根本的方法。语言能力的养成无捷径可走,虽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统筹安排、落实到位、持之以恒,确实需要花费一番苦功夫。单靠学生的自觉行为,缺少老师的引导和督促,构建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大厦,无疑是一座“空中楼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作文教学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
境界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议论文重在说理,把纷乱繁杂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这是一种境界,就像花木深处的“禅房”,只有穿过通幽的“曲径”,才能体悟其真正的“禅意”.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曾说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理也如此,理曲则意远。说理要深刻,旁征博引必不可少,拓展延伸也必不可少,横拓纵伸,前者体现说理的广度,后者体现说理的深度。
然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我们更重视说理的广度,而忽略了说理的深度。引用名言名句、引用名人事例、联系实际讲道理……这可曾是我们熟悉的议论文写作?曾经,我们为这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议论文拍案喝彩。然而,终于在某一天我们发现:这种论证大是大非、思维直来直往的议论文体却很难讲清楚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父亲开车打电话该不该举报,新闻逆转事件为何频繁发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搜集大量的资料去佐证一个早已成立的观点或公认的道理,却懈怠于拿我们所认识的道理去看清我们的世界,解决遇到的问题。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议论文写作,缺少解决问题的动机,缺失辨别现象的能力,“活”在“理想王国”里,与现实脱节。
议论文的说理如何才能做到深刻?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面对结果,人们往往喜欢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作用影响;面对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现象,人们往往喜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人们往往喜欢通过比较,寻找联系,明白差异;面对疑难困惑,人们往往喜欢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处理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时,我们是往往注重论及其对其他事物的限制和影响。议论文的说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意识在书面上的再现。议论文的说理角度归结起来有以下七种:析原因、谈意义、挖本质、找联系、明差异、提方法、论影响。议论文的说理,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说理。说理角度有变化,让论证有纵深感,道理自然就显得深刻充实。
境界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好的议论文可以映照人生世态,可以阐明观点道理,就像“半亩方塘”,把“天光云影”尽纳其中。积累是语言能力养成的根本途径。议论文的内容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文章语言的丰富多彩,还体现在写作过程中有足够多的语言材料可供选择。语言要丰富,根基在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句式的积累、优美语段的积累和素材的积累。只有扎扎实实地过好“积累关”,才有更多的语言材料供以支配,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在积累方面主要存在两种不好的现象:一是过分强调语段和篇章的积累,却忽视了词语和句式的积累;二是过分强调识记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培养。前者导致产生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坏习惯;后者导致出现有积累但是不会运用的困惑。写作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缺少自己思考,仅凭迁移、模仿别人的成果,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议论文写作内容的积累应该是全方位的。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1)眼到,强调看。看经典名着,看报刊杂志,看电视网络。中学生迫于课业的繁重和学习生活的相对封闭,可以充分利用好纸质媒介的途径,尽可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通过网络和电视为学生搭建了解外面世界的桥梁,保证学生与社会同步成长。(2)口到,强调熟读能诵。背诵经典,特别是强化经典文言文的背诵。诵读的内容应该立足于课本,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拓展。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早晚读和课堂有限的诵读时间,辅以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与热情。(3)手到,强调勤做笔记。“好记性不容烂笔头”,要巩固和优化阅读效果,做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随文注释、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都是很实用的方法。(4)心到,强调思考。不经过自己思考的知识,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要及时巩固学生的积累成果,单凭学生的自觉行为,要持之以恒,是很难做到做好。
以上方法是夯实语言基础最根本的方法。语言能力的养成无捷径可走,虽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一再强调它的重要性,但真正能做到统筹安排、落实到位、持之以恒,确实需要花费一番苦功夫。单靠学生的自觉行为,缺少老师的引导和督促,构建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大厦,无疑是一座“空中楼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作文教学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
境界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议论文重在说理,把纷乱繁杂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这是一种境界,就像花木深处的“禅房”,只有穿过通幽的“曲径”,才能体悟其真正的“禅意”.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曾说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理也如此,理曲则意远。说理要深刻,旁征博引必不可少,拓展延伸也必不可少,横拓纵伸,前者体现说理的广度,后者体现说理的深度。
然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我们更重视说理的广度,而忽略了说理的深度。引用名言名句、引用名人事例、联系实际讲道理……这可曾是我们熟悉的议论文写作?曾经,我们为这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议论文拍案喝彩。然而,终于在某一天我们发现:这种论证大是大非、思维直来直往的议论文体却很难讲清楚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父亲开车打电话该不该举报,新闻逆转事件为何频繁发生……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搜集大量的资料去佐证一个早已成立的观点或公认的道理,却懈怠于拿我们所认识的道理去看清我们的世界,解决遇到的问题。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议论文写作,缺少解决问题的动机,缺失辨别现象的能力,“活”在“理想王国”里,与现实脱节。
议论文的说理如何才能做到深刻?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面对结果,人们往往喜欢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作用影响;面对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现象,人们往往喜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人们往往喜欢通过比较,寻找联系,明白差异;面对疑难困惑,人们往往喜欢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处理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时,我们是往往注重论及其对其他事物的限制和影响。议论文的说理,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意识在书面上的再现。议论文的说理角度归结起来有以下七种:析原因、谈意义、挖本质、找联系、明差异、提方法、论影响。议论文的说理,可以根据论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说理。说理角度有变化,让论证有纵深感,道理自然就显得深刻充实。
赞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