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论文结构 > 正文写作 > 硕士论文写作

硕士论文写作

专业硕士论文问题导向不足相关问题(规避)

2024-10-26 22:31:18硕士论文写作 学术堂 李怀祖
两种较普遍的偏离问题导向原则的倾向:一种是追求理论上的“完善”,论文沿着“理论框架模式”去做;另一种是按管理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的模式去做。

  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一样,都必须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问题导向,确切说来应是“研究问题导向”,这个特征使学术论文得以与教科书、综述文章、演讲、工作报告及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等区别开来。研究问题导向这个概念在论文工作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所以,前面用较多的篇幅来讨论研究问题的概念和提出研究问题的途径。

  问题导向的原则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论文工作要紧密围绕研究问题来展开,英文用focusing point(焦点)来表达则更为形象。一篇论文一定要聚焦于研究问题,而且像照相一样,只能集中于一个焦点。所以,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中作为焦点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心里要一清二楚。 教科书、综述文章和演讲等则不强调聚焦的要求。第二,既然是问题,就一定会有答案,而且,要求这个答案有新意,是新的解释,或者新的解决方案。这个新答案便是论文的新论点。教科书、综述文章等也要有论点,但不必满足新论点这个要求。

  专家评阅一份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首先要问这篇论文研究什么问题,如果一篇几万字的学位论文,专家读过以后还弄不明白作者到底想回答什么问题,甚至,作者自己也不能直截了当、理直气壮地说清研究问题所在,这就显示作者的问题导向意识不够,还得锻炼研究基本功。事实上,这类学位论文还为数不少,有的研究生在答辩中,讲了半个多小时,仍说不清自己的研究问题和主要论点是什么。

  有两种较普遍的偏离问题导向原则的倾向:一种是追求理论上的“完善”,论文沿着“理论框架模式”去做;另一种是按管理工作报告或研究报告的模式去做。

  1.理论框架模式和创新点模式

  不深入发现研究问题,停留在论题层次就开始做论文,往往会追求理论上的“完善”,落人理论框架模式。所谓理论框架模式,就是按某个论题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论点。打开专业硕土论文网,不少学位论文题目都是口气很大的论题,如:

  企业兼并论

  国际金融危机论

  中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综述

  企业财务系统论

  电子商务与业务流程重组

  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论纲

  论国有企业改革

  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

  现代化,从科技革命到传统复兴

  这些论题明显缺乏问题导向,很容易从“公司治理”“国有企业改革”等这类概念着手,先论述该论题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而“全面、系统”地叙述该论题包含的所有研究问题。

  作者企图全面、系统、全方位地叙述某个论题,从主观愿望来说,无可非议,研究生往往有这种“冲动”。实践中却不大可行。看待任何一项论题,都会有不同的视角( perspectives)和不同的层次(level) ,换一个新的视角和层次就是一组新的研究问题。全面、系统、全方位只是一种理想局面,可望而不可即,更不是一篇专业学位论文承担得起的任务。如果按这种理论框架模式去写作论文,一般说来难以发现新知识,论文内容也不是解决疑难或困惑以后得出的结果,只是作者对于该论题的一些认知。其实,就算是写讲义教材,不属研究工作,不求新发现,但也得要有个与其他教材不同的思路和框架。任何一个事件,不同人去描述都会有不同的叙事框架。所以这种理论框架模式的论文一般不属于创新,容易出现MBA教学指导委员常会指出的弊病:“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堆积,从理论到理论的学术性推理”,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不适合采用这种模式。

  有篇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作者在“全面、系统、深人地展开研究”的思路指导下,写出了类似“专著”的论文。论文首先阐述各种相关基础理论,接着论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和作用,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包括企业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制等。在指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存在的问题后,又介绍了美国、日本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后一部分讨论了我国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从概念出发来分析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内容和方式,其中,激励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约束分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依次展开讨论。这位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态度很认真,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构思出自认为满意的写作框架,再逐节地将素材梳理成文,全文有7万多字,花费了很大精力。但全文显示不出到底是在围绕什么样的研究问题和论点展开讨论,这恰恰忽视了学位论文“问题导向”的原则,即先提炼出研究问题,然后,针对此研究问题形成经过论证的新论点。

  另一篇以某公司精益生产为论题的论文,作者先界定了精益生产的内涵和外延,认为精益生产应包括全面质量管理、拉动式生产、自动化.并行工程和现场管理等。随后又按这五个论题,分别讨论这些子论题的内涵和外延及相关理论问题,并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按照这样的研究框架,论文篇幅可以相当可观,但容易流于“广而浅”,结构松散,难以形成亮点。

  还有一篇研究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论文,情况类似,没有去发现研究问题,只是按照公司管理流程,指出内部会计控制涉及的工作环节和要素,并按这些工作环节和要素逐一展开讨论。 阐述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构成,组织机构设计及内审职能分配,产品决策的风险管理,以及预算、货币资金、产品目标成本、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的内控设计等。结果论文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知识,没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己的创作。

  与“论题着手”相对应的,便是“问题导向”原则。问题导向通常发展成为创新点模式,或者说新论点模式,即围绕所提出的疑难或困惑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论点,然后围绕此论点进行论证。

  理论框架模式要求大而全,创新点模式则要求窄而深。创新点可理解为经过论证的有价值的新论点,至于什么是新论点,一般指的就是知性层面的新知识。所谓社会科学理论,就是解释现象背后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简单逻辑体系、一个新的论点或新发现,具体说来,也就是对变量与变量(或现象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新认识。

  有些研究生偏爱写理论框架模式的大题目,可能缘于两种误解,一种是受大环境影响,看到有些期刊报纸常发表一些口气大、统领某个知识领域的文章,担心题目小了,文章就没多大价值。另一种是认为发展一个知识领域, 首先要有规划,从上而下地进行顶层设计,指出该知识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和问题,然后就各个方向和问题分别去探索。殊不知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并非靠从上而下的规划发展起来的,恰恰相反,都是源于点的突破,从点到面,带动知识领域向前推进。如DNA双螺旋结构、遗传密码致癌基因细胞凋亡这些知识点发现后,才形成现在的遗传学;半导体发现之后才逐渐诞生出电子学。并非是有了遗传学、电子学的研究框架,再去发现各个“点”。经济管理学者卡尼曼( D. Kahneman)因创建行为金融学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不是先设计好行为金融学的体系,而是从现实的决策事例中,发现了现有决策理论的悖论,在多个悖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随后逐步充实才形成一门学科。“问题导向”的原则与“点的突破”的规律是一致的,一篇论文,即使是博士学位论文,能在理论上有一点突破,就很有价值,对于专业学位论文,能在知性知识方面有所贡献,即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有新的判断,这就不错了。

  2.管理研究报告与学位论文的异同

  专业学位论文不能按学术型学位论文的要求去做,也不可走向另一极端, 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报告或管理研究报告等同起来。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指出,“学位论文应体现工商管理硕士的特点,其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或有学术水平的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或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通过论文来“考核研究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为了解决面临的管理问题,需要组织专业人员或请咨询公司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各种研究报告,如战略规划、可行性分析.项目论证企业诊断、评估等。这些均属于上述规定所指的专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这类报告可统称为管理研究报告或工作报告。这些报告都有企业管理的实际背景,有的放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符合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论文工作内容可以取材于这些报告。这是专业学位论文与管理研究报告的相通之处。

  但对待上述规定,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企业管理研究报告可以替代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这是不妥的。学位论文遵循问题导向,探索新知识,讲求研究能力的提高。管理研究报告则是任务导向,以改善企业管理状况为目的,讲求实效。

  研究结果的实际价值固然可以从企业的实际效益反映出来,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并非效益就能体现的。上述规定是说可以有这些形式的论文,并非说可以替代学位论文,并且还明确提出了学术性的要求。管理研究报告可以成为论文工作的基础,研究生可以根据各类管理研究报告的内容,按照问题导向的要求,完成取材于研究报告的学位论文。

  管理研究报告一般是团队工作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其中某个人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而研究生教育要求以论文考核论文作者本人的能力和水平,论文的表述与管理研究报告必然有所不同,需要表明本人的论点何在,论点论证的内容有哪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往往忽视这点,不适当地照搬一些管理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下面结合专业学位论文实例来说明,以企业管理研究报告为基础的各类论文在问题导向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1)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生较乐于选做调查研究型的专业学位论文,这类论文容易结合实际,值得提倡,但同样要求问题导向。在职研究生一般都有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以为驾轻就熟,这类论文好做。于是,论题一旦选毕,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青少年违法犯罪”“政务公开”“企业营销渠道”“人才流失”等,便开始按习惯的套路去调查研究,撰写论文。这样写出的论文,往往都脱离不了管理工作报告的套路,结构都是“现状和问题一原因一对策”一把实际情况摆出后,理出几项问题,再指出几点原因,最后提出几条对策。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并行地提出多个论点,对实际工作可能有意义,但不符合学位论文围绕研究问题和一个主论点,逐级深人地展开论证的要求。

  有篇以某市政务公开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型论文,按自已熟悉的思路,先是列出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公众对该市政务公开的现状不够满意;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较多地依赖传统的公开渠道,公开的信息存在滞后性;公众参与度不高等。然后提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政策执行者服务意识不强;运行机制不科学;法律法规不完善;未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政府网站建设滞后;成本较高等。最后提出七条对策建议:树立“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的理念;提升公务员的信息素质;完善运行机制及公开渠道;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和评议等保障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增加政务公开投人,提升公众参与意识。这些内容就“政务公开”这个论题来说,已经够全面,也结合了实际。但作为论文,就太宽泛了。且不说这些原因和建议提得不够具体和深人,论文因涉及的问题太多,没有聚焦,只能浅尝辄止。专业学位论文要求“窄而深”,这样才能体现出研究能力。做论文不能停留在“论题”层面,一定要找出问题,提出的这么多原因和对策,其中任何一条如完善监督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公开渠道、政府网站建设等都足以作为论文论题,每个论题都可以找出若干研究问题。

  有的调查研究型的论文,在问题原因分析部分写出这些词句:管理不科学,机制不健全,技术水平低,支撑措施不到位,分工不合理,领导重视不够等。相应地,在措施部分就写:加强科学管理,健全管理机制,提高技术水平,支撑措施到位,合理分工,领导重视等。这就太肤浅了,原因和措施都是同一个变量,只是语义上一正一反,等于“原地不动”,没有深入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或环节。犯这种毛病的论文还不少见。

  有篇关于某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效果评价的论文,属于调查研究型,就摆脱了,上述套路。首先是问题清晰,作者认为临床路径管理比原先的管理方式要好,并通过调查研究来论证这个论点。论文收集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前后一年的数据,并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合理利用资源四个方面来定量地描述临床路径管理的优点。为了论证提高工作效率,又深人一层,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病床位周转率等指标来说明。医疗质量则从患者转归人数、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来分析。这样,围绕临床路径管理比原先的管理方式要好这个主论点,逐层地深入分析下去,做到了“窄而深”,前后连贯。

  (2)企业发展战略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论文中,有相当--部分选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或营销策略。

  这些“战略”“策略”都属于研究论题,需要从中提炼出研究问题。先要考虑根据什么现实问题来研究战略:是原来的发展战略不适应,要进行战略调整呢;还是战略实施过程出现问题;或者战略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相差太远。也可能是不自觉地实施了某种发展战略,导致企业成功或失败,这时便要总结原来的所作所为,弄清企业实际的所作所为到底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战略,这也可能成为研究问题。

  有的论文不提出企业的现实问题,只是说“公司在战略管理工作方面是一片空白,现在认识到了制订战略的重要性”,所以研究发展战略。这种说法还是停留在论题阶段,没有让读者感受到,企业存在的与战略管理密切关联的现实问题是什么。作者如果避开现实问题去空泛地提出问题,接下去只能按教科书所讲的程序去做“发展战略”。行文往往是:开始介绍企业概况;然后依照SWOT的套路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摆出一些事实说明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可供选择的几种战略,并选定其中一种,再叙述该战略的实施措施。这些内容虽然也有实际背景和数据资料,但整篇内容就只是做一个大课程作业,看不出作者围绕哪一个研究问题在展开论证,提出了什么样的核心论点。

  有篇论文按教科书的套路做了SWOT分析,然后谈到可供选择的战略有扩张战略、稳定战略和竞争战略等,并选择稳定战略。但由于研究问题提得不明确,为何要选择稳定战略,这种战略能解决企业现存的哪些问题,就说不清楚,与前面的SWOT分析内容缺乏逻辑联系。论文如以选定稳定战略为主论点,便应以此为逻辑推理的主线,从提出问题到研究方案设计,再到收集各种数据和事实的论据,都是为了说明稳定战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另一篇研究某药材公司发展战略的学位论文较合乎规范,从现实问题切人,逐步地归纳出研究问题。在研究背景一节中,作者描述企业连续四年亏损的状况,以及经营环境面临的各种重大变化,包括市场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出现竞相杀价、回扣促销等手段,甚至公司内部企业之间也相互拆台,大量个体药材商和私人药店进人行业;职工医疗制度过渡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处方用药和非处方用药制度加速推行等。作者据理将这些问题和企业战略联系起来,意在说明,企业面临连年的亏损和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局部改进解决不了问题,有必要考虑调整企业原有战略。

  (3)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报告

  有些学位论文以管理信息系统研发工作为基础,这完全可以,但要注意避免像系统说明书一样的写法。有一篇关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专业学位论文,问题提出部分,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出发来论述管理信息系统如何重要,实际上只是说明管理信息系统这个论题的重要性。作者没有深入一步,发现该企业信息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论述管理信息系统与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密切相关。这篇论文后续内容,包括各项业务流程分析、功能和数据分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流程、系统环境,等等。系统各个部分,描述得很详细,篇幅也不小。但这样的“论文”,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报告无论从内容或格式上说,都基本一样。论文要有论点和论证,而这类说明书式的研究报告,恰恰缺乏论点和论证内容。说明书要全面介绍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论文却不用求全,要聚焦于某个研究问题。

  由于忽略了问题导向这个出发点,没有提出有待解决或解释的问题,当然就提不出什么论点,也无须论证。其实,任何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令人捉摸不透或有争议和困惑的问题,研究者正是要理出这种问题。例如,指出原来业务流程不合理和不适应信息系统之处,然后针对此问题提出并论证自己新的业务流程,展现自己的见解和研究工作内容。只要问题提得准确,构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某些局部环节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形成一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4)可行性分析报告

  以项目可行性分析作背景的论文同样不能照搬可行性分析报告。有篇关于合资建厂可行性的论文,作为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来说,该分析的项目都分析了,可谓内容翔实。先是市场原材料、物资市场和销售市场分析,接着是投资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论证、生产成本估计、财务效益及风险分析等,最后对项目作出总评价。

  这些内容可以表明这是一份合格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其中有作者的工作和贡献。

  但是作者个人的新见解、新发现、新论点,在上述的内容中反映不出来,这却是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总会有争议和不同见解,要理出独到的有价值的论点,再围绕这些论点去展开论证,这样才会形成一篇论文。

  (5)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评估”是管理咨询或研究报告的一大门类,如政府绩效或企业绩效评估、风险评估、企业能力评估、生态系统评估、竞争力或发展可持续性评估、薪酬制度绩效评估等,不少研究生选这一类论题。由于各类评估都涉及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他们按照课程作业的思路来完成指标体系设计,依据教科书的原理,先提出-套指标体系,然后找一种方法,如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 )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有的论文到此为止,有的前进一步,设想出一些数据构成算例,并算出结果。像这样只设计出一套指标体系,再加上按指标计算一遍,只能看成是一份大作业,并不能体现出论文的价值。

  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须说清楚是针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来设计这套新的指标体系;说明原有的指标体系为何不适应,以致需要更新评价指标;增添或删减某项指标的依据是什么;等等。设计一套指标体系或修改其中某些指标,其实目的不在指标本身,而是支撑作者所提出的论点。例如,有篇论文用事实说明,原有银行信贷风险评级指标体系存在模糊性,在同样的财务数据面前,不同的评估人员会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作者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修改原有的指标体系,其目的便是减少模糊性,提高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好有实际验证结果的支持,看这套指标体系运用的结果,是否能支持自己所提出的论点。有篇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论文,分别按原有和新设计的指标体系收集数据,用比较计算分析的结果,说明按新的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真实性更高,这便是学位论文需要的论证内容。

  原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在计算方法或权重设计方面存在问题,作者改进现有算法,这也是一类“研究问题”,也可形成一篇论文。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用实际数据来比较分析自己提出的和原来的算法,论证自己算法的优点所在。

  不少研究生以为用了AHP或某种定量分析方法,论文便容易通过,这是一种误解。如果定量分析与所论证的论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则对于论文质量没有任何“加分”。AHP法中的重要一环是构建权重判断矩阵,有些研究生为了简便,不经由规范的样本调查确定,而由自己随意赋值,计算出一种合乎自己主观臆测的后果,这种做法很不可取,追求形式上的科学性,实际上有弄虚作假之嫌。

  3.忽视问题导向的表现

  学位论文无论是按理论框架模式写作,还是用管理研究报告替代,这些做法都是忽视问题导向的表现。有的研究生并非有意识地按照某种模式去写作,而是没有认识到问题导向是区别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的标志,不掌握问题导向所要求的写作特点,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行事。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数有工作经历,思维方式已成型,改变原来的思维定势更困难一些。按习惯思维写出的论文往往就难以符合要求,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现状和问题一原因一措施”三段式写法。

  在专业学位论文中常常见到沿袭工作报告的三段式写法。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题是必要的,不过要注意工作中的习惯思维和写作方式。工作报告虽然也离不开发现问题,但与学位论文的“问题导向”要求有两点不同。

  第一,论文要求单一主题,而工作报告一般包括多个问题。任何一项实际工作,都会涉及许多部门,为了推进一项工作,工作报告不得不指出有待各个部门协同解决的各种问题,尽管问题有主次之分,但如不解决次要的问题,工作还是不能完成。实际工作要求整体推进,顾及方方面面。所以,工作报告谈完现状后,总会指出若干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学位论文却要求提出新论点,并加以科学论证,即“点的突破,深人论证,不必求全”。”工作报告罗列的问题、原因和措施都会有若干条,而其中一条.一个问题若能深人思考,有所突破,就有可能成为学位论文的主题。

  第二,论文要有论证内容,而工作报告一般不用科学论证。工作报告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原因和措施,只是做一些简要说明,无须深人论证,即使想论证,由于并列的条文多,全面铺开论证工作量大,也难以做到。

  有篇关于特种设备监管的学位论文,采用类似工作报告的写法,先列出存在的问题:设备规模增长与机构管理能力失衡;设备技术变迁与监管能力不对称;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监管机构财务支出制度不规范;监管机构信息不透明和应急能力差。接着谈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好几条:监管机构缺乏信息追踪机制和服务导向;技术监督缺乏问责制;人力资源缺乏制度保障;监管机构财务支出缺乏监督;监管工作缺乏法规保障。最后提出改进措施:建立设备信息跟踪系统;健全监管机构的责任制;构建人力资源培训系统;完善监管机构财务收支体系;出台信息公布制度,建立事故应急管理系统。问题、原因和措施加起来有十几条,每条只有一段三四百字的说明,讨论的面铺得这么宽,便很难每一条深入论证。其实,只要从上面十几条中选择一条,如健全监管机构的责任制,或建立设备信息跟踪系统,就足以成为一篇专业学位论文的论题。

  有些专业学位论文的题目如《某某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某某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等,题目本身就反映出是工作报告的写作思路,多半会落人三段式的写法。

  (2)白描式写法。

  “问题导向”意味着论文作者对所研究问题有新的看法、新的论点。一篇专业学位论文就是要围绕作者的主观设想,即新论点进行写作,而白描式写法只是客观地描述某个事物或事件,例如,有篇题为《某公司6S管理》的专业学位论文,对于该公司按6S的要求进行现场管理的内容、做法和效果介绍得很清楚,还有推行6S工作的体会。这些内容可以构成一篇好的工作总结,却缺乏作者独立的论点,不是合格的学位论文。论文应是整理出在推行6S现场管理过程中独到的经验,或克服的主要困难,形成论点并围绕它进行论证。

  涉及某些专项管理工作的论文,容易出现这种“白描式”的偏向。如有关企业绩效评估/考核的论文,描述了绩效评估的各项工作是如何做的,包括评估主体和客体的确定、评估目标和原则的设定、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绩效评估体系的实施和保障、绩效评估实施效果等。论文令人感到,该企业的绩效评估工作已说得够清楚了,但作者到底回答了什么疑难问题,有新意的论点何在,却不明白。还有像“薪酬方案设计”“应急管理平台设计”等一类的论文题目,都要防止出现这种问题。

  (3)从论题出发的写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观上一般不会谋求就某个论题提出一套理论框架,但容易在找到论题后,不去进一步发现研究问题,而是仅从论题出发着手收集数据,准备论文。这类专业学位论文的常见题目有:《某某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某某公司营销渠道研究》《某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某某民办中小学发展问题研究》等。这些题目只是显示出论题,如果写作中再忽视“问题导向”这个原则,往往就会按照教科书设定的理论框架去做文章。如有篇研究某企业营销策略的论文,就像完成课堂作业一样,按书本上的套路逐项去填充:先是讲述营销的4P.4C等各种理论,再按SWOT方法分析竞争环境,接着讨论市场细分和定位,最后就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网络资源保障策略等,分别花一定篇幅来提出作者的见解和建议。这样的论文看上去是在研讨实际问题,也有自已的见解,但看不出整篇论文是针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和研究问题展开的,解决了该企业营销方面什么疑难和令人困惑的问题。这种论文写作的思维还是因袭着继承知识的思维,并不体现发现问题和探索新知识的研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