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与建议

2024-10-28 22:22:12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学术堂 乔思雨;李海军
锦州市医药产业资源丰富,是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重要药品生产基地。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医药制造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锦州市各医药制造业企业也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摘    要: 以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为着眼点,分析医药企业存在规模小、产品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突出、产值较低、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科技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薄弱、品牌缺少长期规划、营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短板”,提出打造锦州市为辽西医药制造业中心,必须推动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医药制造业发展保障机制、优化医药制造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医药制造业品牌建设、强化人才战略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促进医药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推动“健康锦州”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 锦州市; 医药制造业; 发展战略;

  锦州市医药产业资源丰富,是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重要药品生产基地。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医药制造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锦州市各医药制造业企业也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但锦州市医药制造业企业生产规模小、品牌优势差、技术研发总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提升锦州市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实力,打造国内知名的医药生产企业,对锦州市乃至辽宁省的经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

  (一)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辽宁省政府于2016年7月底出台了《辽宁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重点发展沈阳、大连、本溪、锦州等六大医药产业集群。锦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锦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其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为:以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为核心,专注于心血管及血液系统药物领域的研究,不断加大抗肿瘤领域等新产品开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1]。为此,落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任务,必须深入研究医药制造业发展状况,为锦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与建议
 

  (二)锦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医药制造业不仅是锦州市传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锦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锦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纲要”要求,依托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学科技园,围绕核心技术,培育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但是其劣势也十分明显。为此,发展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应进行战略布局,制定医药制造业发展规划,在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锦州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总体概况

  锦州市医药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兴产业,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中草药种植、天然药物精深加工、生化制药、化学合成原料药、中西药制剂等门类齐全的制药工业生产体系。

  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年产值20亿元左右,约占辽宁省医药总产值的16%。锦州市主要医药生产企业,如表1所示:

  表1 锦州市主要医药生产企业
表1 锦州市主要医药生产企业

  从表1可知,锦州市主要药品生产企业有10家,其中9家经过GMP认证,包括奥鸿、九泰、九洋等知名企业,主要生产剂型有原料药、大输液等19个剂型,共拥有国家基本药物批准文号100多个,直接从业人员4000人左右,科研技术人员400多人。锦州市经过GMP认证兽药生产企业共有4家,分别是华龙、景良、九康和凯为,共生产兽药种类100余种,直接从业人员300人左右,科研技术人员60多人。

  三、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一)企业规模小且资金不足

  生产规模小是锦州市医药制造业企业的典型特征。锦州市现有的医药企业主要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方式建立,除奥鸿药业注册资金超过亿元外,其他医药企业注册资本偏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散,产品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突出,产值较低。基本概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 锦州市重点医药企业基本概况
表2 锦州市重点医药企业基本概况

  表3 锦州市重点兽药企业基本概况
表3 锦州市重点兽药企业基本概况

  调查显示,锦州市医药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普药的原料药生产,但是由于医药企业规模偏小、生产科技含量差,企业资信受到影响,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融资,限制了医药企业长远发展。

  (二)医药产品结构矛盾突出

  近些年,锦州市医药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医药生产企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医药制造业结构低度化矛盾仍较为突出,产品生产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锦州市医药制造业企业拥有100多个药品批号,生产药品品种200多个,但是仅有奥德金、邦亭、奥美拉唑等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产品市场份额较小,竞争能力较差。调查显示,锦州市医药企业生产药品品种中存在多个重复生产的品种,多数医药企业生产药品的专业化、科技化程度不高,缺乏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当前,锦州市医药企业产品集中在大宗原料药和低端的普药制剂方面,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自主创新的新产品更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的药品品种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药品品种少;企业重复生产药品品种较多,独家自主品牌少。

  (三)创新能力与科技人才不足

  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药品研发是医药企业不断发展的抓手,医药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发现,锦州市多数医药企业科技人才不足,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能力薄弱,新药研发投入较少,缺乏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医药制造企业与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互交流机会和频率不够,科技孵化器、药品研发平台利用率不高,研发成果和专利转化率不高[3]。这种科研平台的浪费、专业人才的短缺,造成医药企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动力总体水平不高,高质量创新成果少,产品质量升级任务紧迫,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优势。因此,锦州市医药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急需引入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缺少品牌规划,营销投入较低

  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医药制造业竞争不仅包括产品技术的竞争,还包括品牌规划、广告与营销策略建设。调查显示,锦州市医药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地关注短期利益,缺少长期药品品牌的规划,广告与营销等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未能创建国内知名品牌。具体表现在:第一、医药企业在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的普遍较低,零投入医药企业的占30%;第二、品牌的投入占企业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近40%医药企业品牌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第三、医药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近50%的医药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线上品牌推广明显滞后,近40%的医药企业没有建立企业门户网站。

  四、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建议

  医药制造业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2016年9月,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在辽宁省属医药产业类高校和科研院所调研时强调,要以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健康辽宁建设。为此,锦州市应健全医药行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质品牌,强化医药人才发展战略,激发医药制造业创新活力,推动医药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服务化和生态化发展。

  (一)健全医药制造业发展保障机制,创造良好行业环境

  医药制造业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政府应从“培育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出发,坚持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医药制造业发展路径,充分释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叠加效应,积极支持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力争使其成为锦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政府应根据医药制造业现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

  政府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锦州市“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将医药制造业发展纳入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医药制造业发展战略,推进医药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

  2. 政府应坚持以“大健康”为基础的医药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

  政府应在财政资金补助扶持、金融信贷支撑、土地保障供应、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同时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大型医药龙头企业,加强医药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医药企业的增量,切实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化分梯次培育重点企业和“一品一策”含金量高的重点品种支持计划。

  3. 政府应建立财政投入与医药制造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

  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与医药制造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积极统筹科技局、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关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优势企业。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医药业,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保障“大健康”医药制造业项目发展。

  (二)优化医药制造业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医药制造业链内涵丰富,其价值链系统包括药材种植、原材料加工、产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医疗保健等多个环节。锦州市推动医药制造业发展,必须围绕医药制造业现有技术与产品优势,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

  1. 合理规划开发区的工业园区

  发挥医药制造业园区的聚集作用和集群效应,合理规划开发区的工业园区。

  2. 培育和延伸产业链

  从基础较好的普药和中药行业入手,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推动医药制造业科技、工业、贸易一体化发展。

  3. 各医药企业加强横向联系

  各医药企业加强横向联系,可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确保重点医药企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积极扶持在医药制造业中有竞争优势企业,鼓励和培育重点企业和集团上市。

  4. 培育医药制造业特色产品

  充分利用生物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机遇,重点在心脑血管药物、现代中药、抗生素、化学原料药领域实现突破,培育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发展特色。

  (三)加强医药制造业品牌建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药品质量是医药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医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药品质量。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新剂型和新给药途径的制剂,鼓励企业争创着名商标、驰名商标。鼓励医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建品牌意识和开展品牌经营策略。医药企业要注重品牌定位和形象构建,在提高医药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自身品牌,扩大医药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并利用名牌效应带动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人才战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人才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础性条件。政府应强化人才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医药人才,筹集研发资金,促进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医药制造企业应加强组建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相互配合的高效率产学研团队,充分聚集高校、科研机构的生物医药研发资源,提高医药科技创新和研发效率,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效率[4]。

  校企合作是当前医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锦州市科研资源丰富,拥有9所大专以上高校,开办药学、化学及相关专业5个。锦州市高校医药科研力量,如表4所示:

  表4 锦州市高校医药科研机构及人员
表4 锦州市高校医药科研机构及人员

  锦州市医药企业可与当地各高校积极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医药科研力量,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解决企业人才短缺和科研平台缺乏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科研动力;同时,又能实现高校科研队伍和科研平台的充分利用,为高校带来收益,从而实现校企的“双赢”。

  五、结论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持续推动医药市场较快增长。锦州市医药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但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为此,锦州市应调整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并有效地实施医药制造业发展战略,树立品牌规划,重视科技创新,就能够培育并提高医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扩大医药制造业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锦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N].锦州日报,2016-01-11(A02).
  [2] 朱民田,巩晓楠.辽宁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4):312-313.
  [3] 吉,左振寰.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J].辽宁经济,2014(4):22-23.
  [4] 王燕妮.试析辽宁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J].当代经济,2014(2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