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及预算管理融合的意义和策略
摘 要: 在新时期,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的互相结合,对财务工作的影响重大。而两者的结合并非易事,也会面临一定挑战,需要会计人员的重视及改善。本文分析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的结合挑战,分析两者的结合意义,探索其有效结合策略。
关键词: 结合; 预算管理; 财务会计;
引言
受国民经济变化的影响,在各企业中,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为保障财务管理可以和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企业要对财务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借助有效手段,全方位管理内部的设备及资金,探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结合途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功能,让自身的设备、资金预算管理得到加强,促使财务管理提高效率效果,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1 、财务会计及预算管理的结合挑战
1.1、 预算审核挑战
审核预算在财会工作内的地位明显,在预算审核的有效下,它才能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1]。而结合实际可知,在企业单位中,当下的预算编制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预算的审核不够标准,或者预算的执行及编制没有被充分监督等,最终让预算审核的流程出现系统缺陷,影响预算工作、财务管理的进行。会带来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预算在实施中,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预算审核管理的强度也不足,预算审核的市场调研不够全方位,最后影响预算列支的内容准确性。
1.2、 两者衔接挑战
在企业单位的发展中,预算管理、财务会计会存在衔接不足的状况。预算管理中,部门都基于内部的业务状况,针对财务管理所产生金额,完成预算的编制,再由预算规划的部门,综合分析信息,汇总信息给上级领导。但在财务管理的真实状况中,预算编制、财务会计部门的沟通及配合往往不佳,让财会管理出现脱节问题。其次,部分企业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未掌握其重要性,最后让决策有着误差,不符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影响企业后续的发展。
1.3、 人员能力挑战
在新时期,在预算管理中,市场的人才要求在不断变化,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员的能力素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2]。在财务预算的管理中,各部门的配合及支持都很关键,为此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也更高。由此可见,在企业中,财务管理的进行,需要人员较高综合素养的支持,在各企业内,应该对培训财务管理者的工作提升重视,确保人员素养的增长、技术设备的更新步伐协调一致。
1.4 、预算编制挑战
在现阶段,更多企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采取的编制模式还比较传统。而在社会进步下,过去的编制模式会变得落后,不能和社会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也让预算编制降低有效性、准确性。其次,预算工作在实施中,会存在相分离于企业规划方案的问题,让预算编制降低有效性。
2 、财务会计及预算管理的结合意义
财务会计即基于财务会计的法规,参考财务管理基本的程序,对企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所有资产或负债等做好管理的形式[3]。而财务会计应该针对资金的运转状况,做好全面监督,并基于预算的前提完成必要核算,确保保障有关利益人利益。预算是基于企业工作项目,针对财务资源做好的预算分配,由此可知,预算管理则是针对部门、部门间,对其资源分配等管理的有效方式。而它的目标在于,确保各项工作被合理的组织及开展,让既定工作目标被完成,让财务分配、资金管理更为科学。
在现阶段,为满足企业单位的发展需求,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应该结合协调,构成基于财务数据的完善运行体系,确保企业单位可以高效、有序的运转。在财务制度的深化改革影响下,财务会计、预算管理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在让财务会计发挥协调、监督预算的作用后,才能确保企业单位实现规范化的工作运行,对各项支出合理控制,让支出效率有效提升,实现科学核算、全面核算的目的。
3 、财务会计及预算管理的结合策略
3.1 、强化内部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要确保该工作高效完成,企业单位应该重视预算管理的实际执行力度,以它做基础,并在执行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对其合理性做好确认[4]。在企业单位的发展中,各类因素都会让预算管理的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为财务预算的管理带来影响。为弱化此类影响,在企业单位中,应该培养各员工的正确认识,使其了解企业发展、个人发展中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再将方案的准确性当作基础,优化方案落后的考核,让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严格管理及控制资金使用,让资金运用可以充分确保合理性。
3.2 、完善预算审核制度
基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企业单位的发展中,内控制度属于确保发展顺利的关键基础。在财务预算管理时,它应该一致于企业整体的管理方向,让两者一同发力,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努力。其次,在预算管理可以充分表现出实效性、科学性时,在预算管理时,内控制度才能找到其风险问题,让风险得到有效规避,让企业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在财会信息化的环境下,针对各数据信息,构建综合管理的完善体系,对预算审核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优化预算监督的制度后,才可以让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强化关联性。
3.3、 发展财会人员能力
企业单位应该创新会计预算的管理方式,在工作环节内应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促使管理工作更具现代性及高效性;可以对考核培训的方式不断严格,确保参与预算管理的人员,都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会计预算管理时,各管理人员属于制定、践行管理目标的人员,由此可见,他们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管理效果。在人员素质的提升中,需要将其素质为工作带来的影响明确,为他们主动提供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增强的机会及平台;可以借助学习培训的定期组织,对会计预算等的专家发出邀请,使其前往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并将对在职、入职者的考核加强,把考核挂钩于薪资待遇,借此达成督促作用,促使各人员学习并掌握管理的新型技术;在财务管理时,其中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财会人员应该对岗位要求的岗位技能及知识详细学习,以此应对复杂性、专业性的管理工作挑战。各人员不但要了解财务基本制度,比如基本的会计制度等,也要了解会对企业行业带来影响的法规法律,比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等,让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基础得以夯实。
3.4 、完善预算编制手段
作为繁杂的工作,在预算编制的前期,要求人员收集并整理全面的信息数据,还有相关资料,确保预算编制可以获得充分数据支持;在灵活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后,可以让预算编制的传统不足及弊端被突破,确保预算编制相符合于市场需求,最终让预算管理增长实效性,让企业单位可以合理应用资金。而在预算编制时,关键的是后期工作中,需要对预算方式进行改变,以增量计算的手段,让预算指标可以明确到位;在完善预算会计的体系时,应该基于收付实现制,详细掌握预算收入的真实状况,保障财务会计、预算收入可以保持一致,让报表的编制可以降低压力。而在明确支出时,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会存在出入差异,特别在固定资产等环节。而基于财务体系的构造角度尝试综合考虑,需要将上述支出列成一类费用,再基于预算角度完成分析;
预算编制的精确,能够促使会计预算管理提升有序性,让预算管理提升质量。在预算编制时,应该坚持实、细、准等原则,对预算编制的核算加强。在预算编制时,经济指标表现出的预期增长应该作为关键基础,并参考政策调整,对收入预算合理编制,收入应该细化至项目及税种,借助各类措施,确保收入预算、执行结果能够充分缩小差距;在支出预算的管理时,可以参考定额管理的要求完成,确保编制的结果能够准确,对项目可行性做好全面评估;企业还可以对绩效考核的机制灵活引入,规避发生的超支问题,让下次预算可以获得资料参考,让年度预算、绩效评价获得有效融合,让绩效考核发挥功能作用,实现增长预算管理的效率质量目标。
3.5、 逐步完善监管机制
要实现企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完善成本监督及管理的机制非常关键。在融合发展预算管理、财务会计时,企业应该对监管机制及时健全。首先,可以将内部审计的强度提升,借助审计活动,让财务管理的不足暴露出来,使其发展得到充足材料的支持,让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保障。企业应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审计的质量水准得以增长。其次,针对材料采购的成本,构建对应的监管体系,由采购部与其他部门做好交流及合作,在交互信息的前提下,让采购的成本得到严格管控。最后,在预算管理中,企业领导要做好监管,尝试分析企业管理及发展的问题及缺陷,联合管理层人员探索解决的有效方式,促使财务管理的水准获得提升保障。
3.6 、内部环境有效建设
首先,在企业中,管理者及主要的负责人,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基于企业单位的实际,构建对应的内控制度,并确保制度充分落后。在培训财务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后,他们能提高内控意识。而财务部门要和有关部门相联合,对各项培训工作定时、定期地开展。领导人员也应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不定期的抽查,结合实际,对奖惩制度合理制定。其次,为保障内部控制的顺利完成,企业应该将关键岗位的培养重视起来,确保岗位人员了解内部控制,让该项工作顺利完成。企业要针对会对内控工作有较大影响、能力偏低、素质偏低的等等人员重点培养,为各人员明确执行及操作的规定,比如对培训活动定期组织等等。
4、 结语
预算管理、财务会计两者的关系密切,在企业单位的发展中,两者功能及优势的联合,才能确保财务管理提高实效性,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在各企业单位内,应该首先重视预算管理,对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的结合发展问题做好分析,借助预算编制优化、预算审核体系完善等多方面策略,确保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实现有效结合,让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获得增长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婧婧.探讨财务会计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措施[J].纳税,2018,08(No.188):75-75.
[2]孙芳.管理会计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整合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4):187,190.
[3]鄢继海.烟草工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的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8,No.591(01):36-36.
[4] 赵丹.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兼容性研究[J].消费导刊,2019(4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