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不足与完善

2024-11-01 19:45:50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学术堂 卢桂宴
参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事业单位可结合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宜策略,逐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与新会计制度内容要求的契合度水平。

  摘    要: 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优化预算管理模式、建立适宜内部监督体系、构建成熟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等策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质量,以期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 内部控制;

  自新会计制度推行以来,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其内部控制工作与新会计制度要求的契合性,还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因此,分析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不足

  结合当前实际状况来看,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主要包含:

  (一)财务预算管理问题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及新会计制度的推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逐渐增加。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所采取的预算编制方法与新会计制度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进而导致预算准确性受到影响。而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并未全面收集相关资金应用资料,资料的缺失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可靠性下降。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内部监督机制问题

  内部监督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所在。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例如,某水文局仅采用一级内部监督机制开展内部控制,即由该单位3名审计人员负责开展相关监督工作。由于负责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且监督层次单一,各监督人员难以形成良好的相互约束作用。该监督模式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支持作用有限。

  (三)财务风险防控问题

  国家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资金来源的单一性特征决定着: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风险意识。虽然新会计制度已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作出明确要求,但仍有部分事业单位未能合理建设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一旦发生财务风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难以及时采用正确策略进行应对。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一定必要性。
 

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不足与完善
 

  二、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在当前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其与新会计制度要求的契合性,可将以下几种策略,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工作中:

  (一)优化财务预算管理

  基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可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借助以下几种措施,提升财务预算管理质量:

  第一,建立完善预算编制流程。规范、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保障预算信息可靠性的关键所在。为实现上述目标,事业单位可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在预算编制方面的要求,调整既有预算编制流程,通过对预算编制流程的细化、更新,减少偏离预算、超预算等问题的发生。第二,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除了预算编制环节外,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合理性,也是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促进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事业单位可在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中引入全过程监督方法,即要求财务会计分别于经济活动形成前、形成中、形成后,全面开展监督、分析。一旦发现经济活动违背预算原则,或出现偏离预算的状况,立即指出,并引导相关人员将其重新转入预算计划内。在这一预算执行管理模式下,全过程监督方法的应用不仅可提升不合理经济活动发现的及时性,还可降低超预算、偏离预算问题的形成风险。

  (二)建立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完善、合理的内部监督体系,可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可靠支持。鉴于完善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可按照如下流程,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

  第一,建立多重监督模式。相对于单一监督机制而言,多重监督模式在促进监督作用发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某二级事业单位为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双重内部监督体系:由内部控制小组作为第一重内部监督组织,另设内部监督管理岗位为第二重内部监督。其中,内部控制小组主要负责监督该二级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状况;而内部监督管理岗人员则负责评估内部控制小组成员的工作是否合理。该事业单位的实践应用成果证实,双重监督模式可有效提升其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第二,确保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构建相对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后,如何落实内部监督体系,则成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确保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效果,可建立全员参与机制,邀请事业单位所有员工加入到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核查、监督工作中,借助全体员工的力量,改善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质量。

  (三)构建完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为提升财务风险的防控及应对能力,事业单位可基于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按照如下流程构建完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

  第一,加强财务风险筛查。由财务会计根据事业单位既往经营发展状况,总结常见财务风险类型,并针对各类财务风险,确定适宜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第二,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数据库。将既往经营发展中与财务风险应对有关的信息、相关资料中的有价值应对措施整合起来,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数据库。随着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开展,不断完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数据库中的内容。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时,迅速通过数据库检索出匹配的应对措施,将其应用于实践财务风险管理中,以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参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做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事业单位可结合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宜策略,逐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与新会计制度内容要求的契合度水平。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内部控制工作成效,确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内控质量的措施,以实现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乾坤.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探讨[J].财会学习,2020(12):25-26.
  [2]荆璐漪.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