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2024-07-02 19:58:20摘要提纲 学术堂 胡老师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以下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供大家参考。古代文学毕业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以下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题目:中国古代文学的丑女形象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丑”的探源与丑女界定
1.1.1 “丑”的探源
1.1.2 丑女的界定
1.2 研究对象、范围和现状
1.2.1 研究对象、范围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历代丑女形象梳理
2.1 神话传说中的丑女形象
2.1.1 嫫母形象的变迁
2.1.2 嫫母形象的内涵
2.2 先秦辞赋、典籍中的丑女形象
2.2.1 效颦丑女与妖魔丑妻
2.2.2 妒性之初与掩鼻之谗
2.3 秦汉传记中的丑女形象
2.3.1 貌丑德充的齐国丑女
2.3.2 善妒凶残的正宫皇后
2.4 魏晋南北朝赋、小说、史书中的丑女形象
2.4.1 丑到极致与丑而有才
2.4.2 因妒杀人与因嫉害夫
2.5 唐代小说、敦煌文学作品中的丑女形象
2.5.1 俗世丑女与佛教丑妇
2.5.2宁死也妒与憎恨抑夫
2.6 宋元史书、杂剧中的丑女形象
2.6.1 身残丑妻与后宫妒妃
2.6.2 失节贪淫与水性杨花
2.7 明清小说中的丑女形象
2.7.1 貌丑肤黑与出乖露丑
2.7.2 因妒生悍与纵欲淫荡
第三章 历代丑女形象貌与德的对比
3.1 外貌对比分析
3.1.1 共同特征
3.1.1.1 头臼为丑
3.1.1.2 眉散为丑
3.1.1.3 目歪为丑
3.1.1.4 鼻塌为丑
3.1.1.5 口阔为丑
3.1.1.6 齿历为丑
3.1.1.7 发黄为丑
3.1.1.8 体肥为丑
3.1.1.9 肤黑为丑
3.1.2 不同特征
3.1.2.1 丑女外貌描写从模糊到清晰
3.1.2.2 丑女身材从纤瘦到肥硕
3.2 德行对比分析
3.2.1 共同特征
3.2.1.1 善妒为丑
3.2.1.2 失节为丑
3.2.2 不同特征
3.2.2.1 从秦汉貌丑德备的丑女到魏晋妒妇的大兴
3.2.2.2 从唐代敦煌触佛的丑女到宋元贪淫的丑女
第四章 历代丑女形象审美共性与差异的原因
4.1 丑女形象审美共性的原因
4.1.1 社会“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性审美观
4.1.2 儒家“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政治伦理思想
4.1.3 道家“以恶代丑”和“人皆有命”的哲理观念
4.1.4 阴阳哲学“男阳女阴”、“男刚女柔”的两性观念
4.2 丑女形象审美差异的原因
4.2.1 外貌差异的原因
4.2.1.1 对女性的需求变化:主要劳动力到生殖享乐工具
4.2.1.2 社会背景的变化:开放鼎盛的大唐到积贫积弱的两宋
4.2.1.3 文体审美体验的变化:诗词文的模糊到戏曲小说的清晰
4.2.2 德行差异的原因
4.2.2.1 社会风气的变化
4.2.2.2 儒家对女性约束程度的变化
4.2.2.3 佛教思想的传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题目:中国古代文学的丑女形象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丑”的探源与丑女界定
1.1.1 “丑”的探源
1.1.2 丑女的界定
1.2 研究对象、范围和现状
1.2.1 研究对象、范围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历代丑女形象梳理
2.1 神话传说中的丑女形象
2.1.1 嫫母形象的变迁
2.1.2 嫫母形象的内涵
2.2 先秦辞赋、典籍中的丑女形象
2.2.1 效颦丑女与妖魔丑妻
2.2.2 妒性之初与掩鼻之谗
2.3 秦汉传记中的丑女形象
2.3.1 貌丑德充的齐国丑女
2.3.2 善妒凶残的正宫皇后
2.4 魏晋南北朝赋、小说、史书中的丑女形象
2.4.1 丑到极致与丑而有才
2.4.2 因妒杀人与因嫉害夫
2.5 唐代小说、敦煌文学作品中的丑女形象
2.5.1 俗世丑女与佛教丑妇
2.5.2宁死也妒与憎恨抑夫
2.6 宋元史书、杂剧中的丑女形象
2.6.1 身残丑妻与后宫妒妃
2.6.2 失节贪淫与水性杨花
2.7 明清小说中的丑女形象
2.7.1 貌丑肤黑与出乖露丑
2.7.2 因妒生悍与纵欲淫荡
第三章 历代丑女形象貌与德的对比
3.1 外貌对比分析
3.1.1 共同特征
3.1.1.1 头臼为丑
3.1.1.2 眉散为丑
3.1.1.3 目歪为丑
3.1.1.4 鼻塌为丑
3.1.1.5 口阔为丑
3.1.1.6 齿历为丑
3.1.1.7 发黄为丑
3.1.1.8 体肥为丑
3.1.1.9 肤黑为丑
3.1.2 不同特征
3.1.2.1 丑女外貌描写从模糊到清晰
3.1.2.2 丑女身材从纤瘦到肥硕
3.2 德行对比分析
3.2.1 共同特征
3.2.1.1 善妒为丑
3.2.1.2 失节为丑
3.2.2 不同特征
3.2.2.1 从秦汉貌丑德备的丑女到魏晋妒妇的大兴
3.2.2.2 从唐代敦煌触佛的丑女到宋元贪淫的丑女
第四章 历代丑女形象审美共性与差异的原因
4.1 丑女形象审美共性的原因
4.1.1 社会“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的性审美观
4.1.2 儒家“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政治伦理思想
4.1.3 道家“以恶代丑”和“人皆有命”的哲理观念
4.1.4 阴阳哲学“男阳女阴”、“男刚女柔”的两性观念
4.2 丑女形象审美差异的原因
4.2.1 外貌差异的原因
4.2.1.1 对女性的需求变化:主要劳动力到生殖享乐工具
4.2.1.2 社会背景的变化:开放鼎盛的大唐到积贫积弱的两宋
4.2.1.3 文体审美体验的变化:诗词文的模糊到戏曲小说的清晰
4.2.2 德行差异的原因
4.2.2.1 社会风气的变化
4.2.2.2 儒家对女性约束程度的变化
4.2.2.3 佛教思想的传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赞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