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大纲拟定方法(史上最详细讲解)
拟写大纲,是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将本科毕业论文从选题到答辩的具体流程逐一列举出来,就有这样十多个环节:
确定选题意向→确定指导教师→确定选题→收集材料→拟定大纲与签写开题报告→教师审阅大纲、报告→撰写初稿→教师反馈审阅初稿意见→二稿写作与审阅→提交终稿与评定成绩→组织答辩→给出答辩成绩从中可见,拟定大纲是从事起草、形成文本结构的关键环节。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不会写大纲,或不习惯于写大纲。 结果,在盲目的材料堆砌中造成层次不清、纲目混乱、前后重复等现象。
本文谈谈大纲在会计学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及写提纲的方法、要求,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大纲在会计学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作用。
大纲在会计学论文写作中具有普遍性效力,是论文草拟时有序展开的“路线图”. 大纲写得越详细,写起来越省力。 据有关统计资料证明,世界上先拟定大纲,然后按大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人数的 95%以上。
论文的大纲, 类似建筑工程中的图纸,可以帮助作者勾勒出全局的框架或轮廓,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程式安排。 大纲的编写,意味着论文框架的生成,意味着从无序走向有序,也意味着感性意图被转化为理性的整体蓝图。 有了大纲,意味着“理扶质以立干”,写起来,就有了可依据的图式,便于“文垂条而结繁”(陆机《文赋》)。 事实上,拟定大纲的过程,本身就是理顺思路的过程。 经过大纲上反复的推敲和思考,思维会更加周密,布局会更加有序,反映到行文内容和结构形式上,自然层次分明,有条有理。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李渔《闲情偶寄》)。
不写大纲的同学,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大纲的方式,没有形成“规划”的习惯。 在现代网络、图书、报刊等资料极其丰富的情况下,毕业论文作者往往通过现有资料进行剥离、组合。 相当多的学生平时写文章没有写大纲的习惯,在“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盲目行动中“摸石头过河”. 到了写论文, 就来一个 “文心钓论”,将“钓”来的零甲碎片一块块地“缝”起来,结果是义脉不贯,臃肿重叠。 论文写作与文学小品写作截然不同。 写诗,写散文,往往是“意识流”的过程,确实有点“草鞋无样,边打边像”的味道。 因为文学作品,是情绪化的,感悟性的,事先定出逻辑框架反而会成为性情表达的桎梏。 而学术论文是理性化的,是研究成果的表述,需要在一种有序的逻辑框架中进行。
大纲缺失,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总体的思路,写了一部分,觉得不行,推倒再来,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二是写出来后,会出现纲目混乱、层次不清、逻辑不畅、分类不当等问题。 这正如修建宫室,事先没有清晰的图纸,凭感觉修建,结果建到中间又拆,劳民伤财,或等到建成后,出现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
古代文论家早已指出, 文章 “若筑室之须基构”,需要“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 使杂而不越者也”(《文心雕龙·附会》)。
可见,大纲的作用,相当于建筑中的图纸,“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 ,梁用何材”(李渔《闲情偶寄》),标明结构的各部分之间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序列,使具体操作时有“图式”可依。
二、如何编写会计学毕业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的大纲,可分简纲和细纲两种类型。
简纲一般用标题式语言标出纲目要点,概括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列出主要的纲、目,写明分为几个部分,几个层次,及相应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简纲拟定时,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可以用词与词组加以提示, 把材料名目与相应的论点组织、串连起来,编成有机的序列即可。 它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但是,由于这类大纲的内容是高度浓缩的,除非作者事先深思熟虑,做到了心中有数,否则会在具体内容展开时遇到困难。
细纲不仅有框架,有纲目,而且有内容,有细目。 换句话说,它在标明文章各部分标题的同时,还常用完整的句子把各部分的内容要点概括出来。 细纲需要写出的内容有:标题;序言要点;章标题;章标题下节标题(或节内容提示语);节标题之下层内容提示语;层内容要点及所用材料(论据、例证、数据、图表、公式的名称);结束语要点。 必要时,对于部分之间联系、过渡问题,也应当用提示性语言或关键词标识出来。 由于这类大纲具体详细,因此行文时就能依次展开,比较省时省事。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对象的难易程度、自己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论文题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简纲还是使用细纲。 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较长,一般在万字左右,加上初学者需要细密排序,因此,最好是使用细纲方式,写出三级或四级纲目关系的布局安排。 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文本初型生成的基础,所以需要精心打造。
大纲用序号排成逻辑序列。 其间文字的表述可用标题式,可用句子式,也可二者交插使用。 多数情况下,表示大小题目用标题式,表示内容用句子式。 所涉材料自然不能 “和盘端出”,而是标记出其名称,并提示出某书某页,便于寻查。
论文正文的纲目排列方式有交替式、队列式和纵贯式三种。
交替式意味着汉字序数词和阿拉伯数字交替出现,通用的方式是:一、(用于章标题);(一)( 用于节标题 );1、( 用于分层内容 ); (1)(用于层内几点问题)。 交替式纲目排列在文科论文中使用较为普遍。
队列式即用阿拉伯数字分级排列,章标题的编号为“1,2,……”;节标题的编号为“1.1,1.2,…… ”,“2.1,2.2,…… ”;层标题的编号为 “1.1.1,1.1.2,……”,“2.1.1,2.1.2……”. 队列式纲目排列在理科论文中使用较为普遍。
纵贯式不分级次, 结构上除了开头和结尾,本论部分只用序数词单线排列,一排到底。
它适应于细目繁多而相互之间呈平列关系的内容。 序号用“一、二、三……”或“第一、第二、第三……”,内容繁杂的可达二三十条。 这种写法在毕业论文中属于少数现象。
三、在大纲上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
初写会计学毕业论文者编写大纲时,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毛病:纲目不清晰,分类不妥当;各章节各自为政,关联性不强;整体思路上的逻辑关系不顺;不同论点相悖逆;前后论述出现重复现象;不同段落的笔调不一致; 对矛盾不会思辨,出现片面;分类不准确;对例外没有排除;层次之间衔接不紧,过渡不顺,等等。 在拟定大纲时就应注意此类问题,大纲写出来后,更要反复、细致地推敲,琢磨,调整,增删,纠正其中的问题,使之逐步达到完善。
推敲大纲时要考虑的问题有:框架是否完整?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分论点能否成立?论证有没有疏漏? 小标题是否合适? 题、文是否相称、符合? 结构安排、章节划分在逻辑上是否合理? 义脉联结是否紧密? 有没有跳跃、过渡不顺的地方? 材料安排是否恰当?
为便于推敲,大纲最好写在 16 开(或 A4)大纸上(便于视觉上的整体把握)。 两边留出空处,先在中间写出纲目框架,再利用两边的空白处加以补充,调整,更换。 推敲大纲要反复地进行,最好是持续一段时间,与查寻、核实资料结合起来,直到理顺思路,形成规整的框架为止。 下面是草改中的大纲样式:
论文题目: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概述
二、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动因
(一)交易时点比较准确
(二)清晰的交易方式
(三)交易主体明确
(四)“估值技术”的应用
三、完善公允价值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市场评估体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降低人为操纵的空间
结语
事实上, 在大纲的起草和推敲过程中,作者自觉不自觉地在搜罗、思考,即从自己大脑信息库和所收集的材料中反复地搜索、 归纳、提取有用的材料,并进行文献查阅,了解涉及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使之和相应的内容配合,以形成文章的完整构架。
四、编写会计学专业论文大纲的几点要求。
编写大纲,应注意下面三点要求:
1.确立主旨,通盘考虑。 主题不明,纲目就找不到汇聚的中心。 拟定、推敲大纲时,一定要紧扣主题,在主题思想支配下整体地、综合地布阵,力图“举一纲”而使“万目张”. 这样,可以防止节外生枝、脱离主旨而论述。 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刘熙载:《艺概·经义概》)。 大纲布局,犹如一盘棋,一定要整体地考虑,使每一“棋子”都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2.理清思路,有条不紊。 大纲体现着作者的综合构思能力。 它不能只看外在形式的部件排列, 关键的是内在思路的有序延展和融会贯通。 作者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展开的内在义脉。 外在形式要服从内在思想表达的需要。 分类是理清思路的重要内容。 分类时要注意标准统一,防止因分类标准不一致而引起混乱现象。 比如有些同学的论文是某人“学术思想综述”,同一阶次的分类出现人生阶段、学术思想变化阶段和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三个标准,这就造成了内容的重复、交叉,显得杂乱无章。 另外,形式上、逻辑上的完整与通畅,衔接、过渡、转折的自然和谐,也是必须考虑的。
3.高度概括,立定格局。 大纲是全文外在的间架、大纲、轮廓。 在动笔之前先把它做好、“立定”,全文分多少章、多少节、多少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可依靠的蓝图、路标。 当然,这个蓝图和路标,一定要高度概括,简洁明了,不宜过于繁琐。
拟大纲, 除了用于写出毕业论文本身之外,还包括学会制定大纲这一层意义,即体现其实习、训练的功能。 有些同学的大纲,是在文本写成后,从中提取出来以“对付”指导老师的。 这样一来,其“大纲”即没有起到完成论文的功能,也没有起到实习、训练的功能。 对这种现象,从作者到指导教师,都应引起关注。
点击查看>>会计学毕业论文>>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