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方法有哪些?
有人说有了好的选题,论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好的选题从何而来?选题好与不好如何判断呢?这些正是本节所要讨论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论文选题方法有哪些?
1.选题从何而来
选题无非来自于自己、师友,以及学术刊物与学术会议的约稿,现分别述之如下:
(1)来自自己
以上我们谈了选题的原则,那么选题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主要靠自己留心、发现、积累。我们平常在读书、听课与人谈话时常感到某个问题值得研究,就应当用本子或卡片随手把它记下来。拟做的题目积累多了,我们可以参考上述原则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题( 如最容易完成,可持续研究,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等)来做。
这种方法既能避免遗忘,又能培养自己的选题意识,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
举个实际的例子,顾颉刚曾介绍过他的代表作《孟姜女故事的转变》的写作经过,宋代的郑樵在《通志:乐略》里谈到《琴操》时说:"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间,而其事亦有记载。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顾颉刚读了这段话,对杞梁之妻的故事多有注意。过了一年多,他点读姚际恒的《 诗经通论》,在《郑风有女同车》的注释中,姚氏写道:"当时齐国有长女美而贤,故诗人多以'孟姜'称之耳。"顾颉刚说:
这几句话又给与我一个暗示,就在简端批道:"今又有哭长城之孟姜。"经了这一回的提醒,使我知道在未有杞梁之妻的故事时,孟姜一名早已成为美女的通名了。我惊讶其历年的久远。引动了搜辑这件故事的好奇心。事情真奇怪,我一动了这个念头,许多材料便历落地奔赴到我的眼前来。我把这些材料略略整理,很自然地排出了一个变迁的线索。十三年冬间,研究所中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要出歌谣和故事的研究专号,嘱我撰文,我就选定了《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题,费了三天工夫,写成一万二千字,一期的《周刊》撑满了,但故事还只叙述到南宋的初叶。[1491显然,该选题是作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次受到启发而逐渐形成的,而一-旦有发表的机会,就立即将它加工成篇。这也是许多学者的共同经验,如今人敏泽在《研究古代文论点滴谈》中也介绍道:
尝读《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于六朝释氏文,以及有关当时雕塑的记叙中,不时有形象一词出现,遂留心采撷,所得颇为不少,仔细加以研究,才发现佛教输入我国后,在建立寺院的同时,广建佛像,以像为教。故亦称为"像教".
既以像为教,则像之制作雕塑是否给人以美感,就至关紧要。可见"形象"一词是佛教输入后人们对佛教雕塑进行评价使用的语汇,和前此我国古代文论中偶见之"形相"一词用法各异,含义不同,并渐及于文学艺术。实即启迪了对艺术形象问题的认识。这就是拙著《魏晋至唐关于艺术形象的问题一兼及 佛学输入对于文学理论的影响》(《文学评论》1980 年第一期),提出了一个前人未曾提及的问题。
文章发表后,受到了许多时贤的鼓励。[1501 ,他还谈到了另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
自"五四"以来,西方意象主义(imagism)理论介绍到中国后,前辈学者一直认为"意象"一词来自异域,禹域之内从无这类理论。我在读明清笔记及诗文论著中,开始遇到"意象"问题,其始也未注意,后来越积越多,才逐步发现并肯定"意象"问题,其实是明、清人在探讨文学创作时-一种十分自觉的认识,并由此上溯至唐宋,再至魏晋,至先秦,清理其脉理源流,这就是拙著《中国古典文学意象论》
(《文艺研究》1983 年第3期)的成因,推翻了"五四"以来的一-个公认的论断。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不可能提出这类问题来。[151如果暂时没找到明确的选题,也可以为自己划定-一个研究范围,然后一边读书,一边寻觅恰当的选题。王运熙曾介绍过这方面的经验:事先没有确定的研究对象,那么可以划定一个范围(不宜太大),在此范围内有系统地阅读有关文献,留心考察,积累有价值的材料和心得体会,然后从中获得并确定论文的题目。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刚开始做研究工作时,以汉魏六朝诗歌为范围有系统地读书,在阅读中于六朝乐府诗《吴声歌曲》《西洲曲》方面,发现材料、问题较多,于是就以它为专题研究对象,后来写成了他的第一-本著作 《六朝乐府与民歌》。1521有的选题也来自工作实践,王季思谈到自己的科研时说:"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教好书,必须认真备课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并在课堂上把它说清楚。偶尔有些新的见解为同学们所乐意接受,引起我写作的兴趣,就以此为基础,加以引申、推论、充实、提高,写成稿子发表。我的一些单篇论文大多是这样来的。至于系统性的专门著作,有的是为讲课编的讲义,有的是在课余日积月累的成果。"153]
在读书的过程中能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选题,关键在于你是否有选题意识,并做到读书有间。而要读书有间,就要做到一边读书一 边认真思考。梁启超在论及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的成功经验时说:"吾尝研察其治学方法,第-曰注意。凡常人容易滑眼。
看过之处,彼善能注意观察,发现其应特别研究之点,所谓读书得间也。如自有天地以来,苹果落地不知凡几,惟奈端(牛顿)能注意及之;家家日日皆有沸水,惟瓦特能注意及之。《经义述闻》所厘正之各经文,吾辈自童时即诵习如流,惟王氏能注意及之。凡学问上能有发明者,其第一步工夫必恃此也。"因为注意,就会发现问题,如果你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课题了。周勋初在《我与传统的文史之学》一文中曾谈到过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有人认为我的文章选的角度一般都比较好,我想这与读书时注意发掘疑点有关。既有疑点,就得解疑。如我在阅读《三国志》时,发现内有曹氏"三氏立贱"之说,这与历代帝王之家情况大异。何以如此?我从曹氏家世论及曹操的突出之处,说明他改变社会风气的努力,从而对建安文学作出新的解释。Iss傅衣凌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他具有强烈的选题意识,他读到明谢肇制《五杂俎》中"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数句,受到启发,便写了《明代徽商考》一文。他看到清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一。书记载了清代乾嘉时期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区手工业生产发达的情况,便写了《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边区手工业形态及其历史意义》一文。傅衣凌深有体会地说:"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在进行选题时,应该像地质探测家一-样,能够发现好矿苗,就可以得到好收成。这个本领,只 能考作者平日的留心。说句笑话,就是你在读书时,风声、雨声,都要声声入耳,事事关心,这样,便会把你所需要的材料跃现于纸上,所谓'读书得间',做学问的甘苦,即在于此。"[156]
(2)来自师友
对于本科生、研究生来说,一开始就独立确定一- 个有意义的课题,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可以请教自己的师友。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也。"157)那些在某一 领域能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了若指掌,他们为你指出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当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与实践意义。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在读研究生时,需要写学位论文,程千帆先生一下子给我们出了十个题目供我们挑选。后来我们在指导研究生时,往往也在选题方面给学生们一些建议,供他们参考,效果也十分明显。所以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哪怕是课程论文,不妨征求一下老师们的意见,我想一-定是会有收获的。
此外,征求一下同学、朋友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自然也大有好处。譬如扬州市图书馆藏有一- 部《同光间扬州名人文稿》,据称为刘寿曾抄本。首页天头题"道光间乡先辈有邗上精舍之集,同人今立此社以继之,所为文称《邗上精舍后集》".该文稿所载同声社每月社集活动之一是 交流各人所拟诗文题目,如戊寅(1878) 正月求声社课附录社中同人本月所拟各题,其中学术论文题目有《春秋经字数三传不同说》(梅延祖拟)、《韩城属雍州考》(李颐园拟)、《国朝师儒宗派说》(刘恭甫拟)、《论<算术启蒙>古法方程相消之理》(刘谦甫拟)、《古韵分部异同考》《摹印源流数》(均为刘诚甫拟),等等。这样的活动,相互启发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1S81(3)来自学术刊物、学术会议的约稿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学术刊物、学术会议的稿约。-.般的学术刊物都要分成一些栏目,有的还附有稿约。学术会议的稿约一般都要交代会议的主题及选题范围。这些对我们的论文选题当然也有参考价值。例如我发现新刊的《中国典籍与文化》的栏目中有"藏书家与藏书楼",我当时正在写《校雠广义。典藏编》,感到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除喜欢收藏宋本、元本、旧抄本、未见书外,还有许多过人之处,比如主张流通利用,他在校元本《辛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的题识中说:"昔人不轻借书与人,恐其秘本流传之广也,此鄙陋之见,何足语藏书之道。"Is9他在《孟东野集十卷》的题识中又说:
"古人藏书最重通假,非特利人,抑且利己,如予与香严居士为忘年交,所藏书必通假。"[160]一般人都不愿意收藏重本与残本,他却特别重视收藏重本与残本,如他在《庆湖遗老诗集九卷拾遗一卷补遗一-卷》的题识中得意地说:"蓄重出之本及不全之本,此余一己之独见也。"复称:"余喜蓄书,兼蓄重出之本,即破烂不全者亦复蓄之,重出者取为雠勘之具,不全者或待残缺之补也。"161当然,他对版本的鉴定水平也是首屈一指的。
所以我就写了篇《黄丕烈的藏书特色》[162的论文寄了去,很快就发表了。
我们依据学术刊物、学术会议的约稿确定选题时,也要考虑选题的原则。比如参加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宋诗的理趣》。为什么做这个题目呢?主要是考虑到富有理趣是宋诗的特点,富有理趣的宋诗是中国诗歌的瑰宝,由于说理非诗歌所长,所以对于这一点至今-直缺乏系统、 全面、深入的研究。如果通过我们的研究,引起读者的注意,对于挖掘与利用这一部分宝贵的遗产,显然是有好处的。我早年曾发表过《简谈宋诗中的议论》一文,对这个题目比较关心,当时《全宋诗》已经出版了,为我完成这篇论文创造了条件。
2.对选题进行检验
程千帆说过:"有了命题,但是这个命题有没有价值,别人做过没有,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果来,这也许自己很不清楚。这就要同师友商量,也要检查文献。"163]
如果对选题不作检验,就会出现与前人撞车的现象。你的论文与已有的论著相比,没有新颖独到之处,那你所付出的劳动除换回一个教训外,算是白费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选题重复的现象在国内外各个学术研究领域中,是普遍存在的,其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些选题重复现象是相互保密造成的;而大量的选题重复现象,则是缺乏选题检验意识,没有选题检验习惯,未作选题检验工作,或者说不会作选题检验工作造成的。
我们通常写论文,也要对选题做检验工作。检验的方法主要是查目录索引,譬如有位研究生将《史记》通读了一-遍,发现《史记》中多次引用了《诗》, 于是想研究一下《史记》与《诗经》的关系。要查询这个题目前人做过没有,我们不妨查--下寇淑慧编的《20 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结果在该目录的上编《诗经通论》八"诗经解释学史"(二)"历代诗经学"的"两汉"部分"司马迁"条下发现已有12 篇论文,164类似的题目别人已经做过了。我们在初步选择博士学位论文与硕士论文选题后,检索一下"中国知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看看有没有选题相同或相近的论文是非常必要的。
别人做过的题目,你认为自己可能有新的突破,当然也可以做。这样,你在检查文献时,除翻目录索引、文摘杂志外,还要把有关的论著找出来看一看。如此这般,我们所确定的选题成功率就会高得多。此外,征求一下老师、同学和其他专家的意见,也是大有好处的。例如,有位博士生想以《岭西五大家研究》为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这个题目能不能做呢,她请教了程千帆先生,程先生对这个题目作了充分的肯定。后来在答辩的时候,答辩委员一致认为这个题目很新,地域特色很鲜明,既能填补桐城派古文研究的空白,又能反映内地与沿海省份的文化交流。由于该博士论文选题好,写得也不错,已由凤凰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
事实上,研究生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时,通常都要作开题报告,这实际上也就是对选题做检验工作。选题开题报告应当有一一个明确的题目,题目明确与否是衡量选题。
是否适合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题目,就说明你对选题的研究与思考是不成熟的,因此你的开题报告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所拟题目也许会修改,但是它基本上反映了你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开题报告首先应当说明一下你的选题的意义,也就是要说一-下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如前所说,主要从适用性、新颖性、可行性等方面谈一下,只要在某个方面能有所突破就行了,也不要面面俱到。第二部分谈一下写作设想,也即拟定论文大纲。
因为有了论文的框架结构,就说明你对论文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人们从你的论文框架中,就会知道你论文的大致内容,价值何在,值得不值得作。这样就会避免为完成作开题报告这一程序而作开题报告的现象。
第三部分,罗列一下参考文献。从中可以看出该选题原有研究基础,论文的资料来源,你的研究可能会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无可行性。目前有些开题报告将这一部分省略了,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编制参考文献实际是高质量完成论文写作的基础性工作,是不能省略的,而且参考文献也为你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以上就是"论文选题方法有哪些?"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选择题目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