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深入, 高校正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强化预算业务管理, 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选举措。本文针对高校预算业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如何更好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 预算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经费持续大幅度增长, 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障作用。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运行过程中, 预算管理是主线, 学校日常运转、工程项目、重大活动、固定资产投资等都要围绕预算来展开。管好预算就是管好学校财经命脉, 能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
一般来说, 预算是以绩效为导向, 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为前提, 以学校事业规划和工作任务以及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为依据, 统筹安排学校经济资源, 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管理方式。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制度建设、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调整、决算和预算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通过预算管理, 确保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在规范的程序和轨道上安全运行。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防范和管理机制, 实现预算管理职责清晰;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规范、严格;预算绩效显现, 实现预算业务的制衡约束, 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 不断提高预算管理能力现代化。
二、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预算重视不足, 编制不完整
只有科学编制预算, 才能确保预算年度收入有保障, 支出有钱花, 花钱有效益。高校预算编制好坏都与高校领导重视程度有关。而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高校没有明确各单位的责任, 分工不合理, 责任不明确, 部门间相互配合不够, 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在这种观念指导下, 出现报错、漏报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在预算编制中, 预算编制人员对高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及变化情况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缺乏缜密的科学论证。因此难以保证预算收支计划的有效落实。
(二) 预算执行监督不力, 财务把关不严
预算执行是加强预算业务管理永恒的主题, 是财务管理水平、办事效率、资金使用效益的综合体现。经费预算执行控制和财务管理不规范, 存在支出与预算不符或无预算开支的行为。为了完成预算进度考核指标, 一些学校部门领导无视预算的严重性, 实际支出与预算脱节, 导致预算执行违反相关制度规定。此外, 财务报销制度执行不严, 管理不善, 财务审批、复核、检查和监督等环节执行存在问题。这样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的全貌, 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
(三) 预算控制调整不及时
加强预算控制, 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 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 再好的预算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 有些高校对全面预算控制的认识不足, 尚未建立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 有的虽然已经建立, 但控制力不足, 形同虚设, 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高校预算业务管理因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变化, 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削弱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四) 预算绩效管理重支出、轻绩效
财政部于2018年11月8日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亟待落到实处。高校各个部门都是预算的执行部门, 目前, 高校预算评价没有实现具体到各个部门的全面预算评价, 很难真正起到绩效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难以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高校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
高校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 但预算编制内容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 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协同配合。有些高校仅凭经验编制收入预算, 对预算政策和要求学习掌握不够。甚至有些高校将预算当成财务预算, 认为预算就是财务表格和用款指标, 预算业务就是编制财务预算。特别是高校二级学院的预算申报随意, 预算执行刚性观念不强, 认为预算主要是学校财务、行政部门的事, 缺乏全局观念。
(二) 高校预算管理外部环境改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 学校的学费总收入不断增加, 高校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教师师资水平、学校科研能力等办学软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 伴随着高校间双一流等竞争的加剧, 一些教学科研水平较低或缺乏专业特色的高校, 已经开始出现招生乏力和生源不足的情况, 每年新增学生数与招生计划不符, 学费收入不能准确测算, 使得预算的准确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收入预算的不准确, 必然导致整个高校全面预算体系的失效。
(三) 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免疫系统”功能, 单位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是否真实发生, 有关资料是否如实反映, 不能很好监督检查。对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的行为, 处理处罚力度不够。
(四) 预算管理行为主体积极性不高, 相互沟通不畅
高效的预算管理逐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 没有财务人员的积极参与, 预算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合理的预算管理应充分考虑财务人员的因素,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此外, 高校财务科室之间以及处室之间协调沟通、理解不到位, 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政策理解不彻底, 导致高校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四、完善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财经法规政策及管理制度宣传, 提高预算执行全局观
学校的财经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和高校自身管理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政策制度的宣传, 教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项目负责人知晓政策制度的具体规定,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预算工作, 提高执行预算的意识, 自觉规范预算业务行为。牢固树立全面预算意识, 强化预算的规范化管理, 坚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 积极探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决算分析四位一体的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改革, 科学编制预算, 统筹调配资金, 确保必需支出, 严控预算外支出。
(二)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强化预算约束力
财务部门应严格把关, 履行好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职责, 控制支出项目, 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的情况, 应拒绝执行, 把好预算支出关。高校预算部门要定期分析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建立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制度, 采用一定的形式公示项目完成情况。特殊情况需由项目负责人写出书面说明。建立分析制度, 定期分析财务预算执行和财政结余结转存量资金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完善管理办法, 切实维护预算严肃性, 健全预算公开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 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水平。
(三) 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
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开展预算绩效评价, 是高校合理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的有效手段。高校预算评价必须通过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实施, 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考评机制。高校应按照科学、实用、重要完整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绩效评价系统, 逐步完善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 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经活动环境。
(四)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财务人员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研究新问题, 不断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开展多种多样的岗位练兵、岗位考核活动,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形成一种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 加大对高素质、高学历财务人员的引进力度, 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以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本职工作。选择有能力、业务水平强和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高校计划部门, 更好的做好预算业务管理工作。财会人员应准确自身定位, 发挥其财务管理功能, 现阶段的会计人员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账房先生”的形象, 而是深谙财务管理方法, 同时又熟悉单位各项业务, 参与决策并贯彻执行的高级管理者。
总之, 高校预算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高校应制定中期财务规划,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财务预算应与决算有机衔接, 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绩效评价制度, 减少存量资金, 强化财务管理, 为高校事业稳步发展做好参谋助手。
参考文献
[1]陈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2]周亚君.高校财务管理案例剖析[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3]齐鲁.高等学校管理会计应用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