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对比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部门审计工作不断发生变化, 如何创新审计方法, 成为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文章首先介绍了绩效审计的意义和财务审计的目的, 分析了两者的差异;然后阐述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方法;最后指出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绩效审计; 财务审计; 差异; 结合方法; 发展要求;
绩效审计, 指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果、效益、经济性进行审计;财务审计, 指的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损益、负债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 会获得不同的审计结果, 只有明确两者的异同点, 才能做出合理选择, 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1 绩效审计的意义和财务审计的目的
1.1 绩效审计的意义
绩效审计工作的意义如下: (1) 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目前政府工作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针对工作的效率性、经济性进行审计监督, 能减少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 有利于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 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最终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社会发展中, 公共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高, 经济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 能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进行评估, 避免资源闲置或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维护民众切身利益。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要求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对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管理。通过绩效审计, 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 切实维护民众利益, 进而推动强国建设。
1.2 财务审计的目的
财务审计的一般目的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 并且提出审计意见, 看会计报表是否满足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要求。财务审计的特殊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以外的事项进行审计, 并且提出审计意见。党的十九大以来, 我国政府针对贪腐治理的力度加大, 对于财务审计部门而言, 通过审计能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情况, 满足责权统一的原则。
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差异
2.1 审计目标差异
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为公营部门管理工作打基础, 提高公营部门的运行质量。 (2) 为立法、决策人员提供高质量信息。 (3) 资金管理期间, 落实经济责任。财务审计的目标是保证政府部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但实际工作中, 由于财务信息可能不全面, 需要采用绩效审计方法, 提高审计效率。
2.2 审计职能差异
绩效审计的职能是提高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 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改进。对审计人员而言, 应该对管理部门提出经营建议, 及时发现经营不足和弊端, 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 充分挖掘该部门的潜能。财务审计的职能是通过检查、评价等途径, 严格审查财务记录, 保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 避免出现作弊行为。
2.3 审计范围差异
财务审计的范围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收支活动, 审计工作仅仅针对审计部门, 因此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 绩效审计的范围更广, 其包括绩效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一, 涉及事前决策、事中决策、事后决策等, 针对收支活动进行评价和审核;其二, 涉及计划资料、统计资料, 例如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制定的章程等。总结来看, 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财务资料中的收支活动, 以及其他资料中的经济管理活动。
2.4 审计方法差异
在绩效审计工作中, 由于审计内容广泛, 因此审计方法多, 应该根据审计目标、对象、特点, 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此外, 实际审计中可能出现多种审计方法相结合的情况, 例如调查法和分析法结合。在财务审计工作中,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审计模式和方法, 以证据收集为例, 工作流程是收集、整理、分析, 采用的方法有顺查法、详查法、复核法、审阅法等。
2.5 审计程序差异
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的程序类似, 均包括前期准备、审计实施、形成报告3个环节。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具体运行阶段上。其中, 后续审计是财务审计的重点, 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改进是绩效审计的重点。
2.6 人员素质差异
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 扎实掌握财会专业知识, 了解经济、统计、工程计量、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2) 熟悉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特点, 针对工作业绩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 (3) 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意识, 能系统分析绩效问题。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 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和财会知识。 (2) 了解我国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 (3) 具有一定审计技术和工作经验。 (4) 思维缜密、作风严谨。相比之下, 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于财务审计人员。
3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方法
(1) 加强组织建设。将绩效审计纳入审计工作范畴,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加强组织建设, 重点是人员构成、分工协作、结果整合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 关键是制定一套科学的审计结果评价机制, 能对绩效审计结果、财务审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两者的审计结果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组织建设时要合理制定评分细则, 合理分配各个子项目的权重, 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 落实分工协作。考虑到绩效审计的范围广, 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分工协作, 发挥两者的优势。依据“预算资金配置绩效”的理念, 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要将审计人员分为财务、绩效两个审计小组, 打通信息交换渠道, 将线上交流、线下会议相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3) 创新审计手段。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审计期间要防止经济活动信息不对称, 绩效审计期间要防止审计单位作弊。对此, 应该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 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例如:建立单位职工申诉平台, 方便信息沟通交流;对审计范围严格保密, 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采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4) 推动单位整改。审计的最终目的是推动被审计单位健康、长远发展。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 应该推动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 并将重点放在固定资产使用及运营成本控制上。以事业单位为例, 可在工作之余向社会租赁办公室, 用于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如此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另外,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 应该考虑专用性水平, 必要时对社会资源进行租赁或整合。
4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发展要求
4.1 绩效审计的发展要求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一要分解审计目标, 确保审计项目执行的指导性。具体是将总目标划分为多个子目标, 再将子目标划分为多个小目标, 以此提高审计执行力, 分阶段完成各项目标。第二要评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信息获取不充分、审计流程不规范、因舞弊或差错导致审计人员提供的结果和结论不准确。对此, 审计人员应该分析审计项目的规模、复杂性、时间限制, 准确获得数据信息。第三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主要来源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预算、专家意见等。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 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权威性、公认性。第四要界定审计范围。主要依据单位资质、工作深度、覆盖时间范围, 还要考虑审计结果的构成、是否需要扩大范围才能做出推断等。第五要提出恰当的审计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 (1) 不足之处和改进原因。 (2) 审计程序的优化。 (3) 明确提出哪个部门需要改进。 (4) 被审计单位采纳意见的可能性等。
4.2 财务审计的发展要求
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完善硬件建设, 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要求审计单位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从人工手动审计转变为智能化审计, 提升整个审计行业的水平。其次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核心素质, 结合工作需求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 进而提高审计人才的等级层次。最后要加强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把握审计工作重心, 在专业审计理论的指导下, 合理安排审计项目, 在利益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共享机制, 提高审计体系的科学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 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类型, 两者在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新形势下, 要想实现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有机结合, 应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分工协作、创新审计手段, 推动单位整改。绩效审计的发展, 应该分解审计目标、评估审计风险、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界定审计范围、提出恰当的审计建议;财务审计的发展, 应该完善硬件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的核心素质、加强审计监督, 推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鹿云飞, 王郑萍.论绩效审计与内部审计咨询职能的履行——基于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3) :24-28.
[2] 崔奇志.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 2018 (23) :298.
[3] 顿继艳.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及对照研究[J].大科技, 2017 (26) :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