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的主要相关知识有哪些?
文学是除了直接经验外,获得间接经验的最基本的途径,亦是人脑最根本的认知方式,文学研究是构造文学本身的专业。文学影响着人的所有认知方式,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渊薮。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技术一下关于文学研究的主要相关知识。
(1)文献学知识。
首先是目录学知识,在第二讲"怎样查资料"中,我们已经介绍了目录在资料检索方面的作用,其实目录在资料保存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譬如南朝总集现存《文选》《玉台新咏》两种,不足以反映当时总集发展的盛况。我们查《隋书经籍志》集部总集类,就著录了107部2213卷,通计亡书共249部5224卷。其中有包括各种体裁的总集,如《文章流别集》41 卷、《集林》181 卷等;又有单一体裁的总集,如《赋集》92卷、《诗集》1100 卷、《乐府歌诗》20卷、《回文诗》8卷、《碑集》29卷等;有某类作者的总集,如《妇人集》20卷、梁有《妇人集》30卷、梁又有《妇人集》11 卷等;有某类题材的总集,如《齐 会诗》17 卷、《魏晋宋杂祖饯 会诗集》21部143卷等。由此可见,总集在南朝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文选》《玉台新咏》是当时总集的杰出代表。
由于书目对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描述,通常的著录项目有书名、篇卷、作者、版本、附注、提要等。这些著录项目都能为人们进行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如"陶潜集,梁有五卷,隋有九卷,唐乃有二十卷".17061陶潜集在目录中著录的卷数不断增多,正说明陶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录不仅保存了极有价值的史料,而且也反映了人们对各类学术的看法。有的提要实际上就是书评,如明高儒《百川书志》于《初唐诗》提要称:"初唐诗如池塘春草,又如未放之花,含蓄浑厚,生意勃勃,大历以后锄而治之矣。"707]可谓言简意赅,准确生动。
还有些提要尽可能地辑录相关资料,可以省去读者翻检之劳。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就是这么做的。明末藏书家祁承 谈道:"其编摩采辑之功,精且详矣。
余每遇嗜书之癖发不可遏,即取《通考》翻阅一过。亦觉快然。庶几所谓过屠门而大嚼者乎。"708)后来谢启昆的《小学考》、朱彝尊的《经义考》、张心激的《伪书通考》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所以我们在收集资料时,翻一下此类书目提要当然是大有好处的。
甚至书目中类目的设置也能够反映各类学术的发展状况,如朱自清在谈到诗文评时指出:"诗文评的系统的著作,我们有《诗品》和《文心雕龙》,都作于梁代。可是一向只附在总集类的末尾,宋代才另立文史类来容纳这些书。这文史类后来演变为诗文评类。著录表示有地位,自成一类表示有独立的地位,这反映着各类文学本身如何发展,并如何获得--般的承认。"[709再如杂曲歌词在封建社会长期受到鄙视,由于发展迅:
速,首先在一些私家目录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如《遂初堂书目》集部有杂曲类,《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有歌词类。《四库全书》集部设词曲类,将其置之卷末,其类序云:
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其于文苑,同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
书目的总序与类序,通常要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对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尤大。如《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序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周代至西汉时期的诗歌发展简史。再如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道家思想带着消极保守的色彩,主张无为,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思想的反映。但是《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序却认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
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看来道家是旨在总结统治经验与领导艺术的,他们主要不是要无为,而是要无为而治,是要有所不为而有所为。汉朝前期运用黄老之术还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是版本学知识。首先我们读书治学应当注意选择可靠的版本,例如郭沫若的《女神》,1921年8月的初版本和1928年的修改本就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同志说郭沫若"五四"时期已经是一 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依据的就是1928年的修改本。其实在初版本中,《匪徒颂》并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歌颂(原句是对罗素、哥尔栋这两个资产阶级人物的歌颂),《巨炮之教训》也没有"为阶级消灭而战"等字样(原。
句是"为自由""为人道""为正义"而战)。因此,要真正考察"五四"时期郭沫若的思想实际,我们当然只能依据《女神》的初版本。
后来出现的版本也不是毫无用处,我们将作者一部作品的不同版本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作者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水平方面的变化情况。例如在艾青1953年版《诗论》的《诗与时代》中有下面一。段话:"目前中国新诗的主流,是以自由的崇高的,素朴的散文,扬弃了脚韵与格律的封建羁绊,作为形式。"1这段话在新版《诗论》中改成了:"目前中国新诗的主流,是以自由的、素朴的语言,加上明显的节奏和大致相近的脚韵,作为形式。"712)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作者原先对脚韵与格律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修改后则对"明显的节奏和大致相近的脚韵"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艾青是主张诗的散文。
美的,他在以《诗的散文美》为题的一篇文章中说:
我在一家印刷厂的墙上,看见一个工友写给他同伴的一张通知:.
"安明!
你记着那车子!"这是美的,而写这通知的也该是天才的诗人。1713]
读了,我们感到有点莫名其妙。觉得他强调诗的散文美强调得有点过了头。在新版中,最后这句话改成了:"而写这通知的应是有着诗人的秉赋。"714)从两个版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艾青的诗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起变化,变得更加符合中国新诗的实际情况。再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两句诗,手稿原作:"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后来将"眼"改为"忍","边"改为"丛".这两字之改更加生动地说明了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重性,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爱与憎。
研究版本也便于我们了解某部书的出版史与学术研究史,如郭绍虞曾对陶渊明集的版本源流作过仔细的考辨,指出:"陶集版本,遂可区为若干时期。大抵梁以前为陶集之传写时期,宋以前为补缉时期,宋代则为校订时期,而南宋已开注释之风,故入元遂为注释时期。明代则为评选时期,清代则为汇集与考订时期。先后源流,灼然可寻,即当时治学精神之影响所及,亦不难于此数期中窥测明之。"716版本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如杜甫的集子在北宋前期并不受重视,苏舜钦称:"杜甫本传云:有集六十卷,今所存者才二十卷,又未经学者编缉,古律错乱,前后不伦,盖不为近世所尚。坠逸过半,吁,可痛闵也。"[717)后经王洙、王安石、王琪整理,直到嘉 四年(1059)终于在苏州出了《杜工部集》。
南宋出了编年本、注释本、集注本、评点本、伪本。表明杜集越来越受重视。李纲分析其原因道:"时平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诵其词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为古今绝唱也。"这种现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巴金在《一篇序文》中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责任编辑要求删改《家》的情况:
他的理由似乎是:一切为了宣传,凡是不利于宣传的都给删去,例如在地上吐痰、缠小脚等等等等。他的意见我全部接受。大段大段地删除,虽然我自己也感到心疼,但是想到我的小说会使人相信在中国不曾有过随地吐痰和女人缠脚的事,收到宣传的效果,我的民族自尊心也似乎得到了满足,而且英译本早日出版,还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此外,我还有一-张护身符:"政治标准第一-""嘛。 我在双百方针发表前交出了删改本,英译本则在反右运动后出版,我害怕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作家,不爱护自己的作品,却拿它来猎取名利,这也是一件可耻的事。
文学研究受到政治影响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即是一例。此书上册1941 年出版,下册1949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修改,分上、中、下三册于1957年、1962 年印行。作者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的《前言》中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教育。学术领域里对于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使我进--步认识到在本书中所存在的一些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现在我又作了一些修改。"修改后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充塞着所谓的评法批儒内容。如"柳宗元与古文运动"一章"古文运动及其分野"-节云:
在古文运动中形成了两派的斗争。一派是革新,一派是 保守。前派较富于尊法非儒的精神,后派则强调"征圣""宗经"的传统。这两派同样提倡散文,反对骈体;同样强调内容,反对浮艳,但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文学内容是不同的。两派的对立,形成革新与保守、唯物与唯心、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古文运动中的斗争。
这显然是对历史事实做了极为荒谬的涂抹。同时,他对作家也做了很不公正的评价。如其评论韩愈,不仅取消了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而且对他的散文也妄加贬损,甚至还进行了人身攻击,如云:
韩愈在写《论佛骨表》时,似乎理直气壮; 一到潮州,就上表求情,并以封禅谀帝。后来又祭鳄鱼,宣扬迷信思想。这都说明,他为了要升官发财,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旧唐书》本传说他:"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这真是笑话……韩愈不但爱官如命,也爱钱如命……刘禹锡《祭韩吏部文》说:"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可见其稿酬之高。韩愈在这方面利用他的官名、文名,在死人身上赚到了不少的钱。
从1973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年浩劫不仅扼杀了正常的文学研究,而且也严重败坏了文风。
通过版本的比较有时也能解决-些学术上的问题,譬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究竟是"一-水中分白鹭洲",还是"二水中分白鹭洲"?我们查了一下《四部丛刊》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赞补注)之《登金陵凤凰台》,作"一-水中分白鹭洲";再查明刊本《唐翰林李白诗类编》卷一二之《登 金陵凤凰台》,作"一水中分白鹭洲";再查清聚锦堂刊本清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卷三六之《登金陵凤凰台》作"一(一作二)水中分白鹭洲";再查清刊民国辛未年(1931) 绵阳补印本清李调元、邓在珩编《李太白全集》卷五作"二水".从版本的演变情况看,原诗当作"一-水"."一 水", .
即长江,白鹭洲原为长江中的一一个小岛,在今江东门白鹭村一带。据《金陵古今图考》
记载,此洲东吴时逐渐形成,唐时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白鹭翔集,宋时已与江岸连成一片。凡洲都在--水之中,称"二水中分白鹭洲"为想当然的误改。
再次是校勘学知识。所谓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它的主要任务是给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文本。
例如伦敦藏斯坦因五五四O号敦煌卷子,抄写了《山花子》四行。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敦煌曲校录》、饶宗颐《敦煌曲》都收录了这一首绝妙好词,但是都缺了两个字,现录之如下:
去年春日长相对,今年春日千山外。落花流水东西路,难期会。
西江水竭南山碎,忆得终日心无退,当时只合同携手,悔oo. .
后来潘重规到伦敦借出原卷、仔细辨认,发现"悔"字 下正中尚有两点,他分析道:"写本使用标点符号的惯例,不但两点表示重文,有时一点也表示重文……可见这一句是"悔悔悔'三个字…… 南宋朱淑真有名的《生查子》词,以' 去年元日"今年元日'
两两对比,正是此词去年春日"今年春日'的翻版。陆放翁有名的《钗头凤》,在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无可奈何之余,不禁吐出了'错!错!错!'的哀音,文情体态,不正。
是《山花子》悔!悔!悔'的同调吗?失去了这个精彩的结尾,玉缺便不成其为完璧了!"再如那首被称为是李白写的《菩萨蛮》词: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这首词有一个矛盾,上片说"有人楼上愁",显然人在楼上;下片却说"玉阶空伫立",显然人又站在楼下。但是既然是在望归程,而且还看到了"长亭连短亭",则下片中的人也应当站在楼上。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就需要校勘学知识。浦江清分析道:
"玉梯空伫立",通行本作"玉阶".《湘山野录》及黄异的《绝妙词选》均作"玉梯",是原本。后人或因为"梯"字太俗,改为"玉阶"(《尊前集》已如此),颇有语病。第一,玉阶是白石的阶砌,楼上没有阶砌,除非此人从楼上下来,步至中庭,这是不必需的,我们看下半阕所写的时间和上半阕是一致的。 第二,"玉阶"带来了宫词的意味,南朝乐府中有"玉阶怨"-一个名目,内容是宫怨,而这首词的题旨却不是宫词或宫怨…… "梯"字并不俗,唐诗宋词中屡见之。刘禹锡诗:"江上楼高十二梯,梯梯登遍与云齐。人从别浦经年去,天向平芜尽处低。"周邦彦词:"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这两处是以梯代层,十二梯犹言十二层,最高梯犹言最高层也。用"玉梯"者,卢纶诗"高楼倚玉梯,朱槛与云齐";李商隐诗"楼上黄昏望欲休,玉梯横绝月如钩";丁谓《凤栖梧》中"十二层楼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风光好,堤柳岸花连复道,玉梯相对开蓬岛";姜白石《翠楼吟》:"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他说"玉梯空伫立"和后来姜白石的"玉梯凝望久"一样,是活用,不是真的伫立在什么梯子。上弄成不上不下的情景。其实这"玉梯"是举部分以言全体,举"梯"以言楼,犹之举"帆、橹"以言舟,举"旌旗"以言军马。他说"玉梯空伫立"等于说"楼中空伫立".
清初词人朱彝尊编《词综》卷一收录此词,该句作"玉梯空伫立",并于"玉梯"下附注"一-作阑干",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2) 语言学知识。
我们治学整天同文字打交道当然离不开语言学知识,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都要懂一点。顾炎武指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72]戴震日:"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
…由文字以通呼语言,由语言以通乎古圣贤之心志,譬之适堂坛之必循其阶,而不可以躐等。"723)治经如此,治语言文学当然更是这样。
甲、文字学知识。汉字字型出现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以及俗书、异体字、繁简字等种种复杂的情况。这些不同形体的字在文献中都会有所反映,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当然离不开文字学知识。比如有位研究生投稿,将引文中的"目"字改成了"目"字,一位老编辑纠正过来了。但是这位研究生在看校样时,又把"目"字改成了"目"字。这位老编辑给那位研究生写了封信,批评他:"目不识目。""目"实际上是"以"字的古体字。如果我们懂一- 些文字学知识,就会纠正文献中的文字错误,或对文献做出合理的解释。如古代汉语中常用通假字,不了解这一-点往往会对文献中的字误释误改。
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简化字总表》,作为使用简化字的规范,共收2236个简化字。1977年 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又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造成了简化字使用的混乱。1986年6月, 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语委《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从此《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被停止使用。1986年 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收2235个简化字及14 个简化偏旁。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该表确定现代通用规范汉字8105个,为现代汉字字形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书面材料在繁体字转化为简化字及简化字转化为繁体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讹误。
如同恕《集庵集》卷一二《寿赵翁九十》诗前两句:"正大天 事不 ,白 春染黑 。"第二句里的"